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小伙高考交白卷10年后欲重考:愤怒“零分生”的一场“回头戏”

2018-02-27 20:12    

十几年前,曾出现一些愤怒的“零分生”,他们中不乏一些“高材生”,但却为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在试卷中“乱写一通”,结局当然也就没有结局,最终只能带着愤怒远离所向往的象牙塔。不过,这些愤怒的“零分生”,终究还是难逃生活的打磨,不得不向苟且的世道低头:“那年高考,确实是冲动”。

这样的“回头戏”,在蒙城县考生徐孟南身上或许体现的比较充分。依照媒体的报道,2008年高考时他为表达对“高考的看法”,在高考试卷上“乱写一通”后,便进入社会打拼。三年后,徐孟南幡然悔悟,开始四处劝学,让考生们好好珍惜机会。近日,徐孟南已经回老家报名2018年高考,希望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单从“小伙高考交白卷10年后欲重考”这种标签来看,不免透着几分“重头再来”的勇气。只是,当徐孟南真正面对自己时,可能要面对的艰难更多。我们不否认他自己内心的“真正回头”,也不否认“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回头”真的那么容易吗?

10年并非只是简单的时间跨度,个人的观念和智识的固化,都将影响一个人对于知识的重新接纳。就算徐孟南能考得上大学,也不见得会对生活起到多大的现实作用。坦白而言,上大学并不是过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是从现代社会的生产关系上而言,有知识能更利于人的生产实践。

生活好坏而言,所涉及的因素太多,是人对自我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综合认知所决定的。在特定的阶段如果能接受好的教育,着实是有必要的。只是,当教育“被中断”的太久时,想要重新捡起来,多数时候就成为一种迎合“政治正确”的潮流。因为,从这些年来“大龄高考者”的考试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是太好。

除却霸占新闻版面引导“政治正确”,几乎没什么实质作用。不管是大众的焦点还是媒体的焦点,都已经不再是关注他们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府,某种意义上“刷考”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艺术,分数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但这种“精神”是“曲线救国”还是“曲线误国”真的不好说。

这也是,为何在解构“小伙高考交白卷10年后欲重考”这件事情上,只能用“回头戏”去定性。因为从过去的一些事情上来看,多数“重头再来者”到最后也慢慢认命。毕竟已经有家庭,有孩子,能否平衡得当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然,作为一种愿望,还是希望徐孟南能实现自己的“重头再来”。

不过从常识的角度来看,也要认清楚一个问题,重考只是一种“个人意愿”,而非可以直接改变命运。只有看淡“高考改变命运”,或许才能更客观的看待“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让那些愤怒的“零分生”更少一些。

说到底,命运重要还是生活重要,这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所说的“高考改变命运”里,多数时候实际上指的是:“高考改变物质生活的命运”。这种直指物欲的态度,所导致的结果是,很多人衣食无忧后依旧过不好一生。追根究底,多数人是把大学当作“技校”,而非全面建设自己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更应该看轻“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

坦白讲,就目前而言,高考还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起码在分数面前,人人有自由选择大学的权利。如果真有理想,进入大学后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方向。“零分生”的悲剧,不仅仅是教育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悲剧,也是社会舆论引导不良的悲剧。

不管是读书无用的消极困境,还是读书有用的功利困境,都不是正常社会应该看到的场面。这种境遇之下,就更不能过度强调“小伙高考交白卷10年后欲重考”的情怀气氛。把它仅仅看做是一个人的选择,一个人的回望,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毕竟,悲剧就是悲剧,想在其中发酵出太阳般的欢乐,着实是残忍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