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进城姑娘想学犁田,老牛直接将姑娘甩了,河源乡土文化节充满乡味

2018-02-28 02:08    

正是河源第二届乡土文化节举办期间,在河源林寨古镇就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画。乡童田野拾稻穗倡导勤俭节约,进城的年轻客家姑娘学犁田让人一观客家“铁娘子军”的风采,多种客家糍粑凝吊足了都市游客的胃口。

河源市旅游局在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乡土文化节的基础上,在今年金秋启动了第二届乡土文化节,并于11月4日开始,在佗城、苏家围与林寨古镇举行了多场活动。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学二年级都学过一篇名字叫《颗粒归仓》的课文。儿歌与课文的主题都是与拾稻穗有关。现代都市儿童不用说体验拾稻穗,就连稻田也很多人没有见过。对于拾稻穗蕴含的勤俭节约、颗粒归仓的道理自然也不是太懂。

在第二届乡土文化节上,林寨古镇的10多名乡童奔入稻田,在稻田里拾稻穗。他们的怀里抱满了稻穗,金黄的结满稻谷的稻穗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低垂着脑袋。孩子们休息的时候,则在稻田里撒野奔跑嬉戏,他们有时追逐蜻蜓,有时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大家有说有笑,田野上到处是晃动的小脑袋。

据林寨的老村民介绍,村里一直有拾稻穗的习惯,已经延续了几百年了,每年夏秋两季收割水稻时,村里就会上演现实版的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村里的孩子会利用周六日与暑假假期,去刚收割了水稻的稻田捡稻穗。这个习俗代代相传,传承至今。就是这样一个小习惯,不但让林寨的水稻能够颗粒归仓,而且传承与弘扬了客家人勤俭节约的美德。

在现代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基本不知道这项田野劳动,更是忘记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孩子从小浪费现象严重,小孩子们剩饭菜、不珍惜粮食的现象普遍。

《客家人种志略》称:“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昼劳作,夜纺纱,客家妇女赛金花;莳禾担谷团团转,不让须眉(男人)驶犁耙。客家女子像男子一样,犁田耙田打辘轴,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林寨古镇多名客家妇女现场向游客展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像男子一样的犁田技艺。村里进城工作的年轻姑娘也回来了,向阿伯、阿婶学习犁田技术。

这些年轻女子平时都在城里工作,听说家乡举办乡土文化节,特意回来“凑热闹”。看着村里的嫂子婶婶伯娘犁起田来比拖拉机还稳还快,也卷起裤腿,下到田里,要跟“娘子军”学犁田。

她们左手持牛鞭,右手拿犁把。看着这些变成城里人的姑娘,连牛也瞪大了眼睛,不相信她们会犁得好。犁田开始了,仅仅三秒钟就笑料百出,有的牛不听话,直接让姑娘手脱犁;有的掌握不到力度与深浅,犁头在稻田上面滑着走,犁田变成了滑田;有的牛直接不听话,将姑娘给“甩”了。

看似简单的犁田原来一点也不简单。“老把式”上场了,一个铁娘子教一个姑娘,手把手教她们如何与牛沟通,让牛听话;如何握犁,把握好力度与角度;如何把握深浅,既可以实现翻地的目的,又不会让牛太累。

在“老把式”的指导下,姑娘们开始懂得一点了,慢慢地犁着,一会儿,已经是汗湿秋衫袖了。已经变成城里的姑娘的女孩子只犁一会田就辛苦成这样,长年累月在乡村里面忙碌的客家妇女那该有多劳累?

参加犁田活动的一名阿姨说,客家人家居他乡,要谋得生活,过上好日子,就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客家男子很多时候会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女子,犁田耙田打谷担稻这些重活一般都是男人做的,如果男人打工在外,那么就需要女子来承担。就因为这样,让客家女子练得了一身男人的本领,被人们赞誉为“铁娘子军”与“男人婆”。现代年轻姑娘都到城里去了,早已经脱离了农村劳动。她们手把手教客家年轻姑娘犁田,不只是传授技艺,更是让年轻的客家姑娘能够传承客家女人的品质与精神。

中午时间到了,到了客家糍粑节开席的时候了,整个林寨古村充满了糍粑香味,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客家糍粑甲天下,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到岭南,带来了中原人制作小吃的技艺,尤其是客家糍粑。村民现场制作客家最传统的糍粑,供游客品尝,糍粑的种类有艾糍、酸菜包糍、油糍、糯米麻糍、糖饼等。

在糍粑节现场,勤劳巧手的客家妇女忙碌着做糍粑。客家汉子与妹子则现场打麻糍,他们手拿木锤子,打向石臼里的糯米饭。你一锤我一锤打出了节奏,很快米饭变成了糍粑。村里的孩子,不但嘴馋想吃糍粑,而且手痒要学做糍粑,跟着大人做起了糍粑。

游客感言,现代社会食品非常丰富,超市里琳琅满目,但是这些食品都添加了不少添加剂,而客家糍粑则是原生态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不但味道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河源有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与客家文化,举办第二届中国(河源)乡土文化节,不但可以展现客家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而且还可以展现客家人对于乡土的情结,留住客家人乡村记忆,记住客家人迁徙的乡愁,带动河源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