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深山里这群会“芭蕾”的女子,生活从茫然无措到斗志昂扬

2018-02-28 04:27    

阿婆87岁了,10岁学织布开始,她手上的活计从未停下来过:织布、蜡染,每一样都从祖辈那里流传下来。搓麻纺线织成布匹,用黑蜡描上图样,接着就要染布做衣裳了。

贵州苗族传统图腾式样:龙头鱼尾纹,这也是苗族蜡染最常见的图案

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久不衰的中华瑰宝。织金蜡染,手工精细,图样丰富多变,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舞”。从传统的蜡染制品到现代的蜡染成衣,中间隔着几道坎:设计理念、物料选择、市场营销、销售渠道。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下,传统工艺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

2017年11月1日上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唯品会,在贵州织金正式启动“唯爱·妈妈制造贵州苗族蜡染合作社”。

织金苗族蜡染合作社是妈妈制造在第6个省份成立的第17家合作社,在过去的一年里,妈妈制造累计进行50万工时的生产。合作社将通过创新的商品孵化和生产模式帮助贫困的妈妈们获得一份可持续的收入,为传统手工艺技术注入新的活力,绽放蜡染之美。

蔡群,从打工妹到人大代表,她的逆袭人生不仅是一段励志经典,更是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光彩的一个缩影。她曾外出打工多年,做过各种工作,但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好起来,最窘迫的时候,甚至要靠捡垃圾过活。更惨的是,一场事故,右手小指永远定格在九十度弯折的姿势,再不能伸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给她的却只有无奈的悲哀。

带着满腹辛酸回到家乡的蔡群,意外收获了人生又一个春天。手指的残疾并不影响做蜡染,蜡染的手艺则是早就融入血液里的传承。作为村里最早外出打工的女子,她第一个走出大山,又第一个走回来,为村里人带来一种新的发展选择。从夫妻二人转的小作坊生产到如今的大厂房制造,蔡群带着姐妹们,用传统的蜡染手艺生产制作,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随着妈妈制造合作社的成立,蔡群成为了当地300多位绣娘的领头人。她带着妈妈们、姑娘们一起,用世代传承的手艺,制作有时尚品味的衣服,赚取应得的酬劳。

苗族蜡染,笔法严谨、细致。从袖子到裙摆,所有图案都要手工绘制。传统的纹样繁复,有些细节小到如同屏幕上的像素,绣娘们一笔一画、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把图案画出来。一幅20厘米见方的龙头鱼尾纹样,要花费一个绣娘至少一整天的功夫。不需要描红的样稿,那些纹样,早就印刻在她们心里。

这笔钱,每个绣娘都拿得安稳、踏实,这不仅是对劳动的报偿,更是妇女生活的尊严。手里有了自己挣的钱,再不用什么都向男人伸手要,女性在家里才有平等交流的可能,女性才能真正站起来。

什么叫女性赋权?这就是女性赋权。

“最开心的就是能在家工作,一边挣钱还能一边照顾孩子和老人。”在现场,问及对合作社成立的想法,不止一位绣娘激动地和我们这样分享。是啊,当工作赋予人平衡生活的权利后,工作不再是负担,而是全力以赴冲向美好生活的推进剂,因为你一回头,就看到身旁家人赞许的目光和满足的微笑。

更何况,绣娘们从事的还是自己最喜欢的蜡染制作,过去这是爱好,如今这是幸福的法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