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张家界:奔向美好生活

2018-02-28 14:05    

奔向美好生活

——张家界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 田育才 晏勇志

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张家界,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3年还有贫困人口28.9万人,贫困发生率20.1%,高出全省8个百分点。

美得让人心痛,穷得让人揪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界市按照中央、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紧紧盯住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目标任务,精准发力,突围“美丽的贫困”,书写了漂亮答卷。

过去三年,张家界共减少贫困人口1516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34%,其中2016年脱贫53244人,贫困村退出50个。武陵源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张家界样本”。

“美丽乡村”杨家坪村。 向韬 摄

决战贫困,上下一心齐推进

10月28日一大早,永定区天门山镇黄庄村党支部书记符乾辉就忙得脚不沾地,通村公路正在硬化、安全饮水铺设管网……“今年一定要退出贫困村!”

正在忙活的村民赵嗣兵去年已脱贫,他在驻村帮扶队的支持下发展起了大棚蔬菜,“这个穷帽子坚决不能再戴了!”

这样的脱贫攻坚热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攀升。五年来,张家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上下一心,共同推进,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市委书记虢正贵视察大鲵产业。邵颖 摄

2014年,张家界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出台了《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的意见》,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5年,张家界发出扶贫攻坚决胜总动员令,出台扶贫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任务书,路线图,切实做好扶贫攻坚“五基工程”与“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结合文章。

2016年,张家界对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构建“1332”大扶贫格局,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总纲领,制订了“五基工程”“阳光三保障”“旅游精准扶贫”3项行动计划,明确了脱贫退出、“五基工程”及领导联村3张任务表,落实了结对帮扶、驻村帮扶2项责任制,确保2019年前4个区县、358个贫困村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三项摘帽”。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革安深入贫困村调研。庹兴亮 摄

桑植是张家界脱贫攻坚主战场,又是全国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县。今年,张家界为补齐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制订《关于重点支持桑植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精准扶贫、重点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一系列顶层设计、微观落子接踵而出。积极化解识贫不准问题,全市清理“四类对象”18586人,其他识贫不准人员40434人,新识别纳入“五类人员”13868人,其他困难户6701人;印发《关于大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制订《张家界市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将巡察工作重点放在扶贫领域;市财政每年在脱贫产业、“阳光助学”“阳光医疗”方面为桑植提供资金2000万元……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表示,未来两年内,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五基工程”,夯实基础筑堡垒

在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下天山脚下,沿着蜿蜒的龙溪前行,跨过新修的鹭鸶渡大桥,一户户农家散居溪流两岸,这便到了红联村。

“以前,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没有排污设施,脏乱差严重,居住环境差,乡亲们的收入来源不多,生活很贫困。”村支书张金洋介绍,2014年以前,红联村还是慈利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基础设施配套到农家,基本产业发展因户施策,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到事,基本生活保障落实到人,基层组织建设标杆引路。”张金洋说,“五基工程”让红联村变成一个新农村,闯出一条致富路,带出一支好队伍。

医疗下乡为建档立卡户免费检查。张明涛 摄

新建的村部,宽敞的大桥,硬化的村道,村内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还有2000多亩杜仲、300亩猕猴桃和200亩黄花菜,加上清水鱼、生猪、鸡鸭等养殖产业。2016年,红联村总收入达到了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到4500元。

红联村的变迁,是张家界推进“五基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4年初,张家界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将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并以“一号文件”部署着力实施“四基工程”,2015年完善为“五基工程”,全力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把准了扶贫‘穷根’脉,开出了脱贫新‘药方’。”张家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革安表示,把“五基工程”与“五个一批”结合起来做文章,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夯实了基层基础,筑牢了战斗堡垒。

据统计,三年来,张家界共投入“五基工程”各类资金30多亿元,此做法被国家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样本全面推广。

“阳光三保障”,兜住底线暖民心

院子整洁,房屋干净,电视、沙发、衣柜、热水器一应俱全。在桑植县利福塔镇舒家坪村农村安居工程“阳光院”里,64岁的特困户胡运孝乐呵呵地说:“党的好政策,惠民大礼包。”

胡运孝老人口中的“好政策”,就是针对特困户推出“阳光院”。

2015年开始,张家界创新推出“阳光三保障”之一的“阳光院”,每套30-60平方米不等,产权归公,免费入住,周转使用,让所有的农村贫困户都能住有所居。两年多来,共整合资金3.34亿元,在73个乡镇街道1016个村居为16693个无房、危房农户建设安居房。力争到2020年建设“阳光院”320个、住房3200套,解决8000多无房、危房贫困户住房问题,彻底兜住贫困人口脱贫底线。

同时,出台“阳光助学”保障政策,对所有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进行资助,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大学新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

“以前,每到开学都为学费发愁,可今年不同了,学费早就有了着落。”受益于“阳光助学”政策,正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学的杨莲花心怀感激。两年来,张家界已落实“阳光助学”资金近亿元,5万多名贫困学子“有钱读书”。

此外,针对所有因病致贫人口,张家界还出台了基本医保优惠、大病保险补偿、民政医疗救助、财政医疗补助等“阳光医疗”保障政策,并实行“一卡委托诊疗、多家联手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改革。两年来,农村五保对象县乡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补助资金6700多万元,贫困人口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补助资金达2.6亿元。

旅游扶贫,美了乡村富了民

今年“十一”黄金周,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庆根掘到了旅游发展的第一桶金——依托“苏木绰”地区最美的土家特色村寨招牌,全庆根刚开张的农家乐迎来八方宾朋,7天纯收入近万元。他说:“以这个势头,一家脱贫指日可待。”

在张家界,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上演。近年来,张家界以美丽谋出路,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旅游就业等方式,激活“美丽经济”,引导农民在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旅游景区带动就业、旅游股权带动脱贫,成为张家界探索出的产业化程度高、带动力强、可复制性好的旅游扶贫路径之一。

一方面,依靠景区,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景区打工,让他们变成清洁工、服务员等,实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鼓励贫困群众把土地等资源出租给企业,把自有资源折价入股,使他们成为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

“守着山林,实现脱贫。”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明初把山林和土地流转给禾田居山谷,除了务工收入,每年租金就有3000多元。

旅游线路扶贫,让山沟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张家界布局12条跨省市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12条户外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将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带来众多游客,也为贫困群众带来致富机会。

在旅游线路扶贫的带动下,慈利县双云村探索发展“山水田园+土家文化+特色餐饮”模式,村民建起了民宿、办起了农家乐;桑植县实竹坪村依托“白族风情+民俗体验+特色农业”优势,荣获“中国美丽乡村”,贫困群众围绕旅游产业服务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永定区茅溪桃花、罗水油菜花、桥头金银花、沙堤梨花、后坪荷花、王家坪杜鹃花成为游客向往的乡村旅游“六朵金花”……

目前,张家界有三分之一的贫困村、40%的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精准扶贫中,有20多万贫困农民从事各类旅游业,每年因旅游扶贫脱贫人数达1万余人。

“旅游精准扶贫,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张家界市农委(扶贫办)党组书记谷文涛表示,党的十九大后,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建设,将有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走上致富路,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