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三十年来,我感受到浓郁的同胞亲情

2018-02-28 18:24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本文导读】1996年第一次去台湾探亲到2003年赴台湾招商,再到2009年两岸直航,曹浩的几次赴台经历正见证了大陆与台湾交流30年来,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一起来听他的故事……

江苏省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曹浩。(网络图片)

作者:曹浩,江苏(太仓市政协原副主席)

我父母及胞弟均在台湾,在1981年起有了通讯联系。在1987年到香港与我父母及胞弟分别近50年后第一次见面。自1996年起在2000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到2016年多次去过台湾。现将我多次去台湾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的浓郁的乡情和同胞亲情摘要记述如下:

首次去台湾浓郁的乡情和同胞亲情泼面而来

1996年7月25日至10月9日,我与胞妹第一次赴台湾探亲,与久违的父母兄弟,共度第一个中秋节并为父母庆贺八十大寿,享受了天伦之乐,共聚了手足之情。在台湾,环岛漫游饱览了祖国宝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拜访了太仓去台湾的同乡并广泛接触了台湾本地同胞,感受了浓郁的乡情和同胞亲情。其间有许多人与事使我很难忘怀。

那时去台湾还没有直航。记得先到广州找到台湾胞弟曹正委托的一家台湾旅行社的广州联络处,即随这家旅行社许先生从深圳出海关到香港启德机场再飞台北。我胞弟夫妇已候在桃园机场出口处,到达台北新店父母家中已是午夜十二时了。由于我们兄妹是与阔别数十年的父母相聚,携带了不少行李,一路上上百斤的行李上下搬动数十次,汗流浃背,劳累之极。父母见状就要我们洗理用膳后赶快休息。我一头倒下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腰酸背疼经一周才愈。

我父母定居在台北市东南郊新店溪旁(现属新北市),那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一处别墅群。四周群山环抱,层林叠翠;脚下溪水流淌、溪间白鹭飞翔。我胞弟从事环境资源保护及旅游景观业规划工作,为我游览宝岛带来了方便。第一个星期天他开车当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区,这是他规划设计建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又环岛漫游了东部山海交错的壮丽景观,台东市郊的河谷、牧场与温泉,佳乐水的千斗雪,鹅銮鼻灯塔及公园内的珊瑚礁岩,垦丁的热带植物花卉和生态保护区及闽南四合院风情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之印象。台湾的风光确实美不胜收,而同胞的亲情更浓。无论是从台湾来广州接我们的许先生,还是返回时送我到台北桃园机场的出租汽车司机,我所接触的所有在台湾的同胞,包括大陆去的和台湾当地人,都十分友好,有一件小事我一直不能忘怀:一次外出走访太仓去台湾的同乡,正遇大雨,乘坐公共汽车下错了站,司机看到后,立刻停车把我从雨中请回到车上为我指路。我在台湾的日子里,不管是坐车、购物、旅游、就餐,还是探亲访友,只要知道我是大陆来的,都会对我非常热情,友好地跟我攀谈,详细询问有关大陆的情况。售货员、导游、司机等都给我许多方便,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这次去台探亲,不但拜访了老的亲友,还尽量多结识了新朋友,他们中有我父辈以前军政界的,有我弟兄辈科技学术界的,还有大陆去台湾的,以及台湾土生土长的,他们对大陆去的我的深情厚谊,使我终生难忘。首先是我以太仓台联会顾问身份拜访了台北市太仓同乡会理事长、总干事长及十多位常务理事。理事长为此专门召开理、监事会,欢迎我来台湾探亲。我在答谢后,介绍了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利用沿长江可建深水码头的优势发展经济的情况引起了乡亲们的巨大兴趣,一个个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会后共进晚餐时,许多同乡还是围着我问长问短。他们初到台湾时一个个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如今皆是垂垂老人了,40多年远离桑梓,如今竟仍然是一口吴语乡音,真是乡情脉脉,乡情何其浓啊!接着,我又结识了大陆去台湾的许多新朋友,除太仓外,还有从上海、浙江、南京、山东等地的去台人员,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亲热异常。他们中有亲自驾车邀我外出参观游览的,有的宴请我还邀请了大陆去台湾的老朋友作陪,为的是更多的了解家乡近况。他们以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说,如今从大陆来台湾的人都已经老了,有的已作古了,所剩的也不多了;当初都不想在台湾安家,盼望着回自已的老家,因而有了钱也不想去买土地和房子;盼呀盼,今日总算可以回大陆老家了;可是,到大陆老家时,又都把我们称为“台湾同胞”,把我们看成是台湾人,其实我们都是大陆上去的人呀。

我听后想,说得对,不要说是从大陆去的,就是如今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其祖先也都是从大陆过去的!因而不论是从大陆去的,还是台湾本地人,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所以,一见如故,亲如一家。在台湾,我还结识了不少台湾当地青年,在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大陆情况知之甚少,例如,对我军在东南海军事演习表示不理解,还心有余悸。我记得在环岛游的第二天下午,天上鸟云密布,游览车在东海滨的一个军用机场边经过,一架架飞机呼啸着上上下下,在导游讲述这空军基地的来历及一些防空常识时,有位青年问我:“曹伯伯,你看大陆会不会对台湾真的动武?”他这一问,导游也就不讲了,大家一齐看着我,等待着我的回答。我则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都是一家人,怎么会自己人打自已人呢?我们搞演习,发射导弹主要是警告企图搞“台独”的势力。”

他们中一位青年听后又问:打飞弹是针对台湾“民主”的,大陆是否不同意台湾现在的社会制度。我接着又说:只要国家统一,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一个国家可实行两种制度,台湾仍可保持现在的社会制度不变。他们中还有人认为我所说的不可信。我则要大家待明年香港回归祖国了,看看香港采取“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国两制”做法,就可证明了。经过我这样一宣传,他们似乎都相信了,这时我又建议他们到大陆去看看,说着,我为他们留下我的地址及电话,诚恳希望他们有机会到大陆时来太仓作客,他们见我这样热情友好,一个个也给我留下了他们的地址及电话。至今,我还与其中几位青年保持着联系。

组团到台湾积极招商引资

我第二次去台湾,是在2000年11月14日至11月23日。这次是参加太仓市政协组织的江苏省太仓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经贸交流和参观访问。访问团一行共九人。由我任团长,太仓港港区管理委员会邢高前副主任任副团长,沙溪镇人大曹菊明主席、浮桥镇黄印良镇长、岳王镇农工商总公司张培明总经理、金浪镇顾建敏镇长、华联商厦包建元总经理、太仓市食品总公司唐孝耆总经理、太仓经贸控股集团公司胡健康副总裁等七人参加。九人中有四位人大代表、五位政协委员;其中中共党员六人、民主党派一人、无党派二人;另外有四位同时又是侨眷和去台人员眷属,他们在港台都有亲友。此次由我这个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任团长访台,在当时全省绝无仅有,全国少见,充分体现人民政协特色。

在台湾十天中,我们在邀请方的精心安排下,在台北、新竹、台南及高雄四地参访了八个企业和单位。我们在既定的参观企业与工厂外,尽量利用早、晚时间及参观自然、人文景观的日子分头拜访台湾各界新老亲友,积极招商引资、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发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15日参观故宫博物馆、阳明山景区及基隆港期间。我与港区邢高前副主任上午拜访威京公司总部中华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俊男先生,下午拜访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王金树副董事长与李志村总经理。中午我还赶到新店中央新村我父母家中,为父母与胞弟送去了家乡的招商引资指南(宣传册)。父亲随手从书桌上拿过一张11月12日联合报财经专版给我看,对我说:“大蓉(我的乳名)你们才来,你看看人家昆山。”原来报上以“拉拢台商 大陆卯劲”为题长篇报导了昆山、苏州新区来台招商引资情况。

显然父母、正弟对我这次来台湾招商引资表示十分欢迎,我就动员他们与正弟来家乡投资。父亲笑着对我讲:“我一生从军,不会经营,你弟弟又是一位教书匠,也不是投资经商的料。但他对台湾当地情况比较了解,可帮助你招商”。在以后十天的招商过程中,正弟放下自已的工作,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离队单独拜访台商时,他几乎成为我的义务驾驶员。18日下午,当他知道我在台中决定第二天放弃参观阿里山景区,要再访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时,他就驾车来台中将我接回台北。其实,放弃参观景区,利用早晚休息时间,努力广交各界朋友,积极招商引资成了全团九人的共同心愿。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分头各自参访和拜会了54家客商,110位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和20多位在台太仓同乡和亲友。在15日、18日及19日三天中邀请方按排游览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而参与的很少,大家以探亲访友为名分头去拜会客商,以致邀请方对我们提出警告。因为台湾陈水扁当局明令禁止大陆组团耒台湾公开招商,并经常对邀请方施加压力,直至取消邀请大陆人士来访资格。直到22日参观参观垦丁、鹅銮鼻景区时人才到齐,邀请方才松了一口气。

早、晚成为大家拜商会友的好时机。第一天由于飞机遇雾延误,到达台北桃园机场已是午夜12点半,入住酒店已是15日凌晨1点半,已无法接触台湾各界人士外,其余八晚九晨客商、亲友来往不绝,每天大家仅有4到5小时休息。但大家乐而不疲,以能招商引资为荣、交友会亲为乐,体现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风彩。在我的记忆中到达台湾的笫二天15日晚上就谢绝了邀请方的宴请,全体参加了台北太仓同乡会的晚宴。可邢高前主任、唐孝耆总经理与张培明总经理迟到了,他们都在拜会客商。

晚宴结束回环亚酒店先后与黄印良镇长接待崇宇科技郭崇成总经理、与顾建敏镇长接待加敬有限公司吴俊颖总经理、与张培明总经理接待盟合国际有限公司洪国隆总经理……。到11点才与邢高前主任商明天工作分工,他介召今天去大恭化学、威京集团中石化公司拜访情况,并提出争取参访台塑麦寮工业基地的打算。直至午夜,正准备洗澡休息时,唐孝耆总经理二位在台湾的堂弟来访。直到16日凌晨1点才休息。这仅是我们九人晚间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邢高前主任的努力下,促成我俩参访台塑集团麦寮工业基地。18日晚上正弟驾车将我从台中接回台北,19日早晨在台塑总经理特别助理林健男先生陪同下从台北坐飞机到嘉义,在中信饭店与邢高前主任会合一起赴麦寮参观台塑工业基地。来前,正弟及太仓台北同乡会干事长陆孝义先生曾提醒我:台塑有污染,他们在美国德州办厂时就因为污染而被关仃整顿过,要我们在引进中防止污染。我在嘉义就污染事请教陪同我一起来的林健男先生。正好林曾是台塑美国德州厂厂长,他说有此事,但不是德州厂而是另一家厂。是台塑收购的一家美国工厂,在收购前因污染而倒闭。为此林先生专门请来麦寮工厂的环保专员林乙南先生向我们专题介绍环保治理情况:在厂区总投资4000亿中有708亿用于环保治理,如今已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纽西兰标淮。洁净的厂区、兰天白云证明了他们的努力。事后林健男先生向我讲述当年在德州艰苦创业的经过:当时美国人根本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认为中国人只能干餐饮之类的小手工业,办不了大厂。我们在德州就靠拼打、靠对事业极端的负责、就是要为中国争一口气,才建成世界一流的德州厂。后来,我们决定到厦门海沧投资建厂,台湾当局千方百计的阻止,就在麦寮给我们一片海滩,大家从台北来到这海边荒滩上,白天满身灰,晚上睡窝棚,大家以王永庆妈妈勤劳俭朴为榜样,在此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创业。他特意带我们到接待大厅参观了代表台塑创业精神的“王妈妈钟菜”铜雕像。

他深有感触的对我讲:我们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拼博才有台塑的今天。台塑艰苦创业精神感动了我们,在会谈中我们邀请他们能来太仑考察投资。我们积极宣传太仓港的优势。太仓港的区位、人文和经济优势引起了他们高层领导的重视,台塑集团企业王永在总经理(王永庆的弟弟)率领下属五大公司总裁、台塑公司王金树付董事长及李志村总经理等先后曾多次来太仓考察太仓港。

在台湾十天中,所到之处都得到台湾各界的热接待与欢迎,处处体现了兄弟同胞手足之情。在第一天,由于上海机场遇雾飞机延误五个多小时起飞造成在香港换证困难,滞留在港。后经台湾邀请方的努力,委派曾先生与刘先生给予大力帮助,才使我们按予定计划到达台北。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受到太仓台北同乡会的热情欢迎。老会长吴汝谋先生、新会长(第八届)杨启栋校长、总干事陆孝义先生召集华天石、韩昌鸿、顾应琪、陈昆环及公子、陆宝奎……等十多位同乡设宴款待我们,杨启栋会长致欢迎词,体现了一片浓浓的乡情。18日太仓台商协会老会长林聪宝先生与信发印铁公司许桑柘总经理专程从太仓赶来为我们接风,并为我们介召不少台中的新朋友,其中有许多已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19日太仓台商协会新会长胡耀昆先生偕夫人专程从太仓赶来台南欢迎我们,也介召了不少新朋友。22日程耀华先生在台北最有名的福华饭店江南春为我们送行,从大门到餐厅连写了三条欢迎标语,宾主入座后,程先生告诉我这里是接待过大陆海协会付会长唐树备先生,唐先生就坐在我所在的地方。程先生祖籍浙江吴兴,其先祖曾任过太仓县县长,此次访台成功他出力不少。对如此盛情的送行可只去我与顾建敏二人,其他七位都分别被各自的新朋老友请去了……。那天大家都很晚很晚才回住处,大家都有一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觉。台湾人民的友好热情永远地、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台湾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中国早就应该统一了……这几乎是我们所见众多台湾亲友的共同呼声与心愿。

亲历三通直航

听父辈讲抗日故事

我在2003年、2005年、2009年和2016年又多次去过台湾。与上二次去台湾不同,我在2003年初已经退休了,在时间上比较充裕,以探亲为主,陪父母安渡晚年。因而对我台湾的情况和风土人情以及自已的家庭和父辈们的以往经历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值得回顾的往事和历史,择二件印象最深刻的记述如下:

亲历三通直航

2009年起我能直航去台湾,十分便捷。9月5日上午8点多从太仓出发到上海浦东机场,乘坐上航班机直航台北桃园机场仅化了1个半小时,中午就到台北新店我父母家中。这对一般能直航的两个城市来讲,是一件十分正常而不值得一提的事。而对人为阻隔几十年,转展海峡两岸的中国同胞来讲三通直航意义非同寻常。尤其对我多次只能绕道香港或沃门去台湾的人来讲更是感慨万千:我记得第一次去台湾探亲,必须先从上海到香港再转机到台湾。当时因私去(经)香港,规定只能走深圳罗湖海关,上海还不能直飞香港。那天我早晨5点就从太仓出发到上海虹桥机场只能先飞广州,再从广州坐车到深圳,从深圳罗湖海关出关到香港。通过罗湖海关,排队、验关就要化费半天时间,从深圳罗湖海关到香港后,还要去申领正式入台许可证后再赶往机场,才能飞台北。到达台北新店父母家中已是第二天午夜十二时了。由于我与阔别数十年的父母第一次相聚,携带了不少行李,一路上上百斤的行李上下搬动数十次,汗流夹背,劳累之极,真是苦不堪言。当时,我就想能够直航该多好呀!如今那种人为的阻隔已经没有了,能享受直航去台湾的何止我一人,已惠及两岸的全体同胞。

听父母讲抗战故事

我父亲曹津生是在1936年7月苏州市桃坞中学高二时考入设在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1938年7月改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为十期学员,1940年3月毕业后就编入设在四川成都的中央航空委员会轰炸总队,直接参加抗日战争,一直到抗战胜利。 父亲入伍那年(1940年3月),正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日本空军仗着飞机多和性能好的优势,很快就抢得了制空权。对中国内地实施狂轰滥炸。自1939年9月到1941年9月连续对华发起代号为100、101和102三次大空袭,日本空军分别以汉口、运城为主要基地,集中轰炸重庆和成都等地的政治和军事目标。企图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日意志,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仅在1940年6、7两个月中,日本海、陆军航空队共出动2200多架次飞机在重庆与成都为主地区投下了1500余顿炸弹,20%的重庆市区化为废墟,成都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重要的军政目标遭到袭击,给中国军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落后挨打,血的教训多沉痛!日本侵略者这种最野蛮的、灭绝人性的狂轰滥炸,在中国欠下的累累血债是永远无法在历史上抹去!法西斯的暴行将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丑陋而黑暗的一页!!

我就在这多灾多难之日:1940年6月19日出生在四川成都凤凰山机场的中国空军兵营中,出生时爸爸不在身边,而在空中与日敌拼杀。妈妈李崇雅与我出产院时爸爸仍不在,是托他十期同学张伟伯伯来接我们回家的。以后我就随着父母住在凤凰山机场边的空军军营里。父亲与战友们常驾机起飞抗击敌人,每当父辈驾机升空时,母亲们带着自己的孩子爬在对着机场的窗口上,目送亲人起飞,并数着起飞的飞机架数。当听到亲人胜利返航时,既高兴又担心,赶紧爬到窗口再逐一数着回来飞机的架数,直到两数相等时一颗提到喉咙口的心才安然落下。如遭到敌机空袭时爸爸就会冲向机场驾机升空抗敌,而我随妈妈躲进防空洞。最糟的是来犯敌机鬼秘的偷袭,当空袭警报拉响时,敌机己飞临上空,那时父辈必然是冒险强行起飞,抗击来犯之敌。而我们往往躲在军营里的床下和桌子下。有一次炸弹就在我们身旁炸开,一颗树干救了我母子两的命。为了保持我这颗小生命,不使我这颗幼小的心灵受太多的伤害。妈妈毅然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将我送到较为安全的祖父母身边。当我们母子俩几经周折到达祖父母身边时,祖父讲:急死我们了!前几趟车都遭了敌机的轰炸,你们真命大!送走我们母子后,父亲更可以一心杀敌了。

我父亲每次提及这段悲惨历史时总要老泪纵横。这也就使我懂得:我自改革开放后多次去台湾探望和陪伴老父亲时,他为什么凡是一切公务邀请都以年事已高为由谢绝,而凡是中央空军官校十期老同学聚会他必定参加的道理。他常对我说:“大蓉(我的乳名,也是我生在成都的纪念)我们十期生36年7月入学时共400多人,到毕业时真能飞上天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仅200来人,到抗战结束时仅剩100人不到了,我们这一批历经劫难的幸存者,比起已牺牲的烈士们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这也许是他一直不肯讲自己抗日故事的原因吧),而名誉享受不少。烈士牺牲后一般只追授一级军衔,而我入伍时为少尉军官附员,抗战胜利时己是上尉分队长,以后是少校副中队长、中校中队长、上校空军官校教育长直至少将校长。大蓉呀!我们活着的人必须尽心尽力、不偏不倚、恭敬竭诚、忠心无私地奉公、任事与服职。这才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最好的纪念!只有中国能早日统一,中国能早日富强起来,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才不会再遭受别人的侵略和欺凌!”我听了也跟着掉下了泪,这一席话是我父亲给予我极为深刻的教育!

不忘前事,后事之师:80年前是因为落后才挨打,是因为不团结才被人欺,要永远牢记血的教训。30年来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有着浓郁的同胞亲情,都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