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从国际化的Iphone看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2018-03-01 17:58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提出,下一步会要求苹果公司在美国生产计算机和iPhone,而不是在中国。甚至要把这样的要求进一步推广到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并以此来带动美国制造业的恢复,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我们无法预计和评论这样政策的结果,但是就其可行性,从技术角度可以做出一些分析。

早在2014年,CompareCamp网站上刊载了一片文章,编辑追溯了一台iPhone6上使用的所有零部件,以及这些零部件的供应链的情况。通过整理,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一部iPhone 6的诞生需要遍布全球的很多国家通力协作。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团队中,不仅仅包含了像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也包含了像波多黎各、摩洛哥这样的小国,甚至连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三星、索尼也包含其中。

作为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智能终端。Iphone的制造产业链错综复杂,目前iphone在全球有近800家供应链合作伙伴,其中仅总装工厂就高达18家: 14家位于中国,2家位于美国,1家位于欧洲,1家位于南美。

超过150万一线生产工人经过培训后上岗,为iphone的生产做出贡献,其中仅仅在没周末的加班的人数就超过了100万人次。

在整个手机的研发、仓储、制造、销售、售后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各个环节当中,美国仍然起到了主导地位,这些部门的总部都设立在美国本土,其中研发部分更是集中在美国加州。虽然iPhone 6的组装全部在中国完成,但那也仅仅是组装而已。

所以,无论从生产,还是供应链,乃至财务角度来看,如果要把类型苹果这样的公司,完全收缩到美国本土,那将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针对特朗普在竞选中提出的问题,最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也刊文分析了iPhone完全在美国制造的可能性。

首先从原材料开始看起,任何单一国家生产出iPhone的想法都不切实际。埃姆斯实验室的埃里克斯·金表示,iPhone的生产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中的75种化学元素,占元素周期表的2/3。其中最主要的外壳元件主要材料为铝合金,而美国本土几乎就没有铝土矿,美国的铝合金主要依靠进口。这样的原材料,还包括稀土材料,全球85%的稀土供应都来源于˙中国,这其中就包含金属钕,它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振动马达、喇叭、麦克风中的磁性材料里,这样的稀土元素还存在于iPhone的摄像头和晶体管当中。

除了最基础的原材料以外,要把这些原材料变成iphone能够使用的零部件,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就拿iPhone的前面板的那块玻璃窗口来说,其采用了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康宁的这种玻璃在肯塔基州、韩国、日本和台湾生产。但是基于这块玻璃的触摸屏不见,就包含了各种芯片和涂层。这些芯片大多采用外包模式制造,这些芯片工厂散布在全球各地,像德国、新加坡、纽约州和佛蒙特州等各地都有为高通等公司代工芯片的工厂,我们甚至很难弄清芯片具体是在何处生产。熟悉半导体设计、生产的人都知道,在这些工厂里,相对于耗资数十亿美元投资的设备和设施,人工成本的占比是非常低的。即使是美国以国家的力量,也很难把这些工厂在美国本土全部重建一遍。为了解决很少一点的就业问题,而花费巨大的投资,似乎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苹果公司组建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国际队,除了从技术角度的考量以外,制造效率、成本也是其考虑的重要角度之一。生产像iphone这样复杂的智能终端,需要大量的熟练的工人,虽然在这一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这样大量、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即使在中国,获取这样的资源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话语:“招工难已经成为富士康的巨大挑战,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于地方政府。有的地方政府甚至采用摊派的举措为其招工。” 许多美国制造商表示,想要像中国这样采取宿舍制12小时轮班工作制,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富士康与和硕科技中,专门有超过13万名生产工人专门负责iPhone 6的生产,其中富士康还专门生产了1万台机器人来提高iPhone 6的产量,平均每台机器人可以肩负3万部iPhone 6的生产任务。虽然全球性的采购会带来供应链风险和制造成本的浮动,这样会给每台iPhone增加6美元左右的额外成本,但全球性采购从劳力、财务等各方面的将节约42亿美元。

我们通过对iphone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巴掌大小的智能终端,其科研、生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想象。当我们使用这台手机的时候,其中就包含了美国人的设计、中国人的制造、日本人的光电器件、德国的芯片等等等等,在这台国际化的产品中,运行着来自公司、机构、甚至是个人编写、创作的应用程序、文章、歌曲等等。

iPhone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物!这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的产物!

通过对iPhone科研、生产情况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集体、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同样,这样的产品也会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与人类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一定朝着人类需求的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朝着多区域、多学科融合的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朝着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向,朝着超额利润的方向。

在《未来》一书中,许召辉认为:我们必须朝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向去思考,才能够正确的解读社会、经济变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