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记者们被侨乡文化震撼了

2018-03-02 04:04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的创作吸引了记者们的镜头。 “华工写回来的信都是什么内容?”、“台山玉跟其他玉有什么不同?”、“庐跟碉楼的区别是什么?”昨日,海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前往李锦记集团和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感受五邑先侨艰苦奋斗的历史,并感受古典家具和台山玉的独特魅力,通过采访,他们被侨乡文化震撼了。

华侨爱国爱乡爱家

台山海口埠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出洋的台山人不断增多,海口埠迎来鼎盛期,成为台山人出洋的第一港口。如今,昔日的海口埠经过修缮后,正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修旧如旧”古码头、古建筑等,向海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们重现了华侨出洋的场景;以立柱、博物馆等形式展出的世界记忆遗产银信侨批,则揭开了一个个动人的华侨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爱家的精神。

《欧洲时报》记者马林感叹道,这里一件件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银信侨批,把五邑华侨在世界各地的足迹勾勒了出来,“而在这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华侨会把银票放在信里寄回来,这体现了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爱家的精神,这些都是江门华侨文化的特色。”

《美国侨报》记者钟颖也认为这里充满了“震撼”,她从这些银信侨批中感到,五邑先侨虽然身在海外,但时刻心系家乡,“在信中他们还会聊到子女婚娶的原则、房子修筑的情况等”,还会支持把家乡的教育办好。

古典家具极具文化价值

古朴的古典家具陈列在台山伍氏兴隆明式家具公司内,黄花梨制成的坐塌、椅子、案几等成为记者们研究的对象,有记者拿起一块黄花梨木仔细欣赏,有记者试弹奏古琴。

“很特别,平时习惯了坐软椅,比起来这种硬椅子更舒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亚历山大·普拉维耶夫斯基说,“在中国我看到很多这种木椅子,这次来这里,我才知道这些椅子原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价值。”对古典家具有一定了解的《欧洲时报》记者马林则认为,当前古典家具普遍存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还有许多可追求发展的空间,伍氏兴隆明式家具公司能静下心来钻研家具难能可贵。

距离伍氏兴隆家具店不远,便是正在装修的江山多骄国际文旅展贸城,场内展台上十几个台山玉玉雕作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记者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台山玉的华美。

新会陈皮“很神奇”

一眼望去,一地翻出白肚皮的陈皮沿街晾晒开来,足足有几里长。在近日的采访活动中,见到这一情景,记者们主动要求司机停车,一下车,他们纷纷拿起相机拍起了照片,新会陈皮这张江门名片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在一家新会柑种植园,有记者体验了采摘新会柑和去皮等工作,《欧洲时报》记者马林亲手试过剥陈皮后感慨:“这边工人剥皮技术太厉害了,两刀就能完完整整剥下皮,而且很均匀。”在得知这一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许多记者表示想要体验和学习。美联社记者王尔德·克里斯朵在体验过采摘新会柑后说:“第一次接触,很神奇,那么多陈皮晾在地上,很壮阔。以后如果感冒了,我一定会尝试用一下陈皮。”

(文/图 记者 徐海洋 唐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