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新时代·乡村传奇|德清仙潭村:因地制宜 山居民宿绿色发展

2018-03-02 13:38    

“新时代·乡村传奇”系列报道,聚焦我省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产业振兴、环境改造、乡村治理等途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的故事,读懂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道。

德清莫干山的民宿。

在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德清莫干山北麓的仙潭村,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深秋的仙潭村,竹林环抱,虫鸣鸟语,叶落泉流。秋凉冬寒之际,村里的民宿生意依旧火热。清晨看日出,夜晚观星海,在这样的环境里住几天,对看惯了钢筋水泥的都市人而言,是一种怡人又惊喜的享受。

但在几年前,仙潭村可不是这般状况:占地11.8平方公里、近2000村民的仙潭村,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以发展毛竹、生猪、水果等传统农业为主,劳动力将近一半在外务工。

近年来,仙潭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依托莫干山这张金名片,大力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果蔬直供、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先后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富民强村之路。

笋作坊变身潮民宿。莫干山镇仙潭村,村民沈连根关停经营了21年的毛笋作坊,投资上百万元打造精品民宿。 潘侠 摄

谈及仙潭村的转变之路,村书记沈连根望着眼前一幢幢由民居、旧厂房等改建而成的精致民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让我们村里人转变了观念,探索发展民宿经济。但我们也认识到,没有洁净的环境、良好的生态,难以吸引游客,就难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振兴更无从谈起。”

从2011年起,仙潭村大力推进“和美家园”创建,精心打造“山水仙潭”;2013年以来,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部署,先后对村内的笋厂、竹拉丝企业等开展专项整治,实行生猪养殖关停禁养,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村里的一系列举措得到村民的倾力支持。原来在家养殖1000多头生猪的费建斌,在2013年时他毅然拆除猪棚,平整后又在周边承包30余亩农田发展家庭农场,种植蔬菜和水果,并利用自有农房开办农家“竹中滋味”山庄,推出采摘、住宿、餐饮一体化服务,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莫干山之美。

与此同时,仙潭村还先后引进上海和杭州、嘉兴等地客商投资开发“莫干书院”、“自然居”民宿等项目。在这些项目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业经营农家乐,普通农房摇身变成高档民宿,农地田园成为休闲采摘好去处,农民创业之梦被重新点燃。

“以前,老房子破败了,年轻人离开,村庄空心了;现在,环境变好了,房屋没有闲置,村民们也赚到钱了。”村民陈建强笑谈这几年仙潭村的变迁,难掩感恩与欣喜。2014年,他放弃了在县城从事的餐饮工作,回乡利用自家住宅翻修后创办民宿“漫步山乡”,客源不愁,生意红火得很。

“原来搞农家乐几百元一晚还愁客人不来,现在每到旺季,周末一个房间一晚价格在千元以上还‘一房难求’。”沈连根说起村民们的致富经,直言“路子多”。周边农家乐的员工很多都是从我们村招聘,每年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们自栽的水果、自酿的土酒、自种的茶叶等。

湖州美丽乡村,漂亮整齐的农民别墅坐落在山水之间。

绿色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提供动力。今年6月以来,仙潭村被列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村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拓展了入村道路、开辟了停车场、建设了文化礼堂及集散中心。好环境不仅引来了各地游客,也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点赞。

不仅村庄变美,村民收入也节节攀升。据统计,目前仙潭村的民宿经营户已增加到125家, 2016年接待游客12.4万人,营业收入1347万元,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600元。

青山绿水,生生不息。对于未来,仙潭村信心满怀,沈连根表示,将继续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山居民宿为主,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美村富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