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好作品是传播之本

2018-03-02 20:50    

图说: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 网络图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昨天下午(11月1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论坛以“良辰美景,姹紫嫣红——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播”为主题,聚焦戏曲的短板——传播问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来自宝岛台湾的梅派名旦魏海敏、刚刚在艺术节亮相的京剧《大宅门》的编剧及导演李卓群等各抒己见,谈体会、说心得,分享经验、坦陈困惑,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探寻在当代立足发展的有效方式,而论坛上一些年轻人的观点格外值得业内关注。

图说:“星星点戏”京剧折子戏星座主题体验场 网络图

换个角度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这几乎是戏曲界的“铁律”,用角儿的“光环”来吸引观众,自然是传播的捷径。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现在的好角儿真的不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角度?一年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举办的“星星点戏”京剧折子戏星座主题体验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昨天论坛上,年轻的戏曲制作人魏乔就分享了其中的经验。“我有时候会觉得京剧像一个社交障碍症的患者,可能是一肚子的学问,一肚子的话要说,却没有办法搭讪。”魏乔为让京剧与青年观众“搭讪”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那就是星座,将12星座按照性格分了12个关键词,比如白羊座的率真、狮子座的王者风度等,然后在老戏当中寻找相应的人物性格然后做成系列。当然,仅有一个“噱头”是不够的,最终能把观众留在剧场的,还有他们的演剧方式,除了“看戏”本身,还会有演后谈等环节,让观众了解到演员的台前幕后、创作思路,魏乔认为,正是这个环节把越来越多的观众留在了剧场。

图说:京剧《大宅门》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多种手法

前几天在美琪大戏院上演的京剧《大宅门》是今年戏曲圈备受关注的作品,在上海的两场演出上座率也非常高。作为该剧的编剧、导演的李卓群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做法——邀请中国顶级的海报摄影师、时尚摄影师为作品定做时尚海报、“时尚大片”,邀请90后喜欢的好妹妹乐队演唱主题曲,主演、主创参加综艺节目……可以看出,很多地方借鉴了影视作品的宣传套路,这些在其它领域已经非常成熟的成套宣传推广方式,在戏曲圈却绝对是“创新”之举。现在不少戏曲院团还停留在埋头创作,首演前开个发布会,若再加上几场导赏讲座那已经算是在宣传上肯下功夫的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今的戏曲界,传播和传承的重要性几乎已经可以相提并论,但很多戏曲院团掌门人的观念还有待转变,这从昨天论坛发言嘉宾的身份就可见一斑,分享传播经验的几乎没有院团专门从事营销推广的专业人员。

图说:尚长荣的《霸王别姬》 网络图

好的作品

“这两年有很多新的力量在做传播,其实问题还是在创作剧目这个层面,我觉得传播的本质还是作品要有艺术上的感染力。”身处传播环节的资深记者潘妤认为,传播的关键还是要靠艺术作品本身的质量过硬,好的口碑才是最好的传播。而论坛上个成功案例似乎也从某一方面佐证了这个观点。尚长荣讲到了《霸王别姬》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演出时引得观众落泪,在美国的这12场演出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经典的魅力却使得演出收效极佳。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分享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在法国演出大获成功的故事,当时法国导演偶尔在泉州看到这个戏,顿时被吸引,马上签下了五年的演出合同,最终在法国连演连满。而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在说到戏曲进校园时,也强调一定要拿出一流水准的演出,否则播下的种子质量不行,来年就没有“收成”了。如果说传播的力量可以让一部分“新观众”走进剧场,但留住观众则必须要有好作品。如果没有好作品,不仅留不住观众,结果还很可能适得其反。那这样的传播不仅不是有效传播,还会变成“逆向”传播,把潜在的观众从戏曲身边推得更开。

现在戏曲正渐渐进入一个外部环境的“黄金时代”,如何抓住这好时机,做好戏曲的传承与传播,让戏曲回归到国人的生活中,让古老的传统戏曲焕发活力,是一个需要业界认真思考的问题。(新民晚报记者 王剑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