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2017年10月“中国好人榜”隆重发布 南阳邓州黄秋阁光荣入选

2018-03-05 10:29    

10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成都举办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典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本月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平台共收到网民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237万多件,活动网页浏览量超过3900万人次,101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邓州市继门金梅入选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索建敏入选2017年2月“中国好人榜”,吴云秀入选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窦学钦入选2017年5月“中国好人榜”,闫东入选2017年6月“中国好人榜”,冯全中入选2017年7月“中国好人榜”后,孝老爱亲好人黄秋阁光荣入选2017年10月“中国好人榜”!

独自照顾婆婆抚养儿女20年

黄秋阁,女,1960年生,河南省邓州市湍河街道许庄社区居民。

丈夫去世,婆婆病重,儿女年幼……面对生活的重担,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承担。20年来,她起早贪黑,挣钱养家,孝顺婆婆,抚育儿女,不但把婆婆伺候的健健康康,儿女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了。如今,在她的影响下,儿女孝顺,家庭和睦,同时,她的事迹也感染和带动着周边的村民,十里八村的年轻人纷纷以她为榜样孝敬老人。

1982年,黄秋阁与邓州市湍河街道许庄村的许光凤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许光凤是一名木匠,勤劳爱家。黄秋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父母亲的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的女孩。从嫁到丈夫家起,她和婆婆的关系就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不幸却不期而至。1998年,黄秋阁丈夫突发脑溢血住院,当时女儿只有12岁,儿子才刚满9岁,婆婆受不了这个打击也病倒了,黄秋阁开始医院和家里两边跑。早上回家安排婆婆和孩子们吃饭,吃完饭后送孩子到学校,托付给邻居照看婆婆和孩子们午饭,然后骑上自行车赶到10公里外的医院照看丈夫;晚上骑车回家给婆婆和孩子们做饭,安排睡觉后又骑车赶到医院照看丈夫。短短一个月,黄秋阁就瘦了十多斤。但是,天不遂人愿,一个月后,丈夫还是撒手人寰了。办完丈夫的后事,看着近五万元的外债以及家里的老老小小,黄秋阁哭了整整一夜,她想过逃避,也想过放弃,但是当她想到两个可爱的孩子和慈爱的婆婆时,黄秋阁暗下决心,要把这个家撑下去。第二天,黄秋阁擦干了眼泪,把孩子和婆婆托付给邻居照看,自己到附近的建筑队帮工。就这样,一个30多岁的瘦弱妇女,一边打理责任田,一边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一边在工地上打工。但是,幸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家庭。2005年1月的一天晚上,黄秋阁的婆婆不慎跌倒昏迷不醒。当时天寒地冻,村里没有汽车,因婆婆有脑血管病,黄秋阁怕拖拉机的颠簸加重婆婆的病情,于是就自己背着婆婆往医院送,近二十里的路,黄秋阁硬是一步一步的将婆婆背到了医院,到医院时,黄秋阁的棉衣都湿透了。因送医院及时,婆婆病情没有恶化,渐渐地恢复了健康。但是,这个积贫的家庭又借了近两万元的外债,加上两个上初中的孩子学费、生活费,黄秋阁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但黄秋阁没有被屈服,她再一次擦干了眼泪,将责任田交给邻居帮助打理,带上婆婆租住到孩子们读书的学校附近。此时,已四十多岁的黄秋阁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到市区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晚上回出租屋照看家人,沉重的家庭,并没有把她压垮,因为她坚信:只要吃点苦,日子就会好起来的。就这样,她起早贪黑,挣钱养家,孝顺婆婆,抚育儿女,家庭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渐渐地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现在,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婆婆健康、孩子们读好书。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婆婆有时自责说自己是负担,黄秋阁劝婆婆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我们也会老呀!”婆婆还劝过她改嫁,黄秋阁说:“我咬咬牙坚持坚持,等孩子们长大就好了!”

黄秋阁的孩子,也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并十分孝顺自己的奶奶和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黄秋阁孝顺婆婆的事迹也深深影响了周边村民,她也成为了十里八村学习的榜样。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