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中学语文教师徐丽娟:拒绝成为网红的“杏花营李白”

2018-03-05 13:47    

徐丽娟在给学生们讲课。记者 尹杰 摄

她是开封一位普通中学语文老师,她教学生仿写宋词的视频网上点击量过千万。有人盛赞她把素质教育真正引入课堂,有人却说她教歪诗哗众取宠误人子弟……

徐丽娟火了。

这个就职于开封求实国际学校的80后中学语文老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网红”挂上钩。但她确实是火了,有关她的短视频网上点击量超过1170万次,北京卫视、凤凰卫视、中青在线的几十家媒体官微转发了她的报道,网友留言过万条,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连央视也发来节目录制邀约。

这一切,源于10月中旬一位学生家长把她布置仿写宋词作业的事发上了微博。美女教师,国际学校,传统诗词,家庭作业……这些字眼迅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一家远在北京的媒体电话联系徐丽娟,向她要了一些有关宋词仿写课程的视频资料,和电话录音一起编发在了一档名为《北京时间》的直播栏目中。

传播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网站迅速转发。一时间,“杏花营李白”这个徐丽娟给自己起的戏谑外号成为热词,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在视频后留言,外地媒体采访邀约不断,央视火爆的诗词大赛栏目向她伸出橄榄枝。

这让埋头教了十几年语文的徐丽娟措手不及,“感觉特不真实”。一向以大大咧咧和勇敢洒脱闻名校园的她做了回鸵鸟——婉拒一切采访和活动:“很多媒体总盯着花哨的噱头,我不喜欢被消费。”

10月31日,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徐丽娟。反复沟通之下,她终于同意接受独家专访。原因是——“希望能真正表达出我的本意”。

奇葩老师的另类作业

以传统教育的眼光来看,徐丽娟算得上是朵奇葩。

她和班上的学生以哥们姐们相称,她把早恋这个有点禁忌的话题敞亮地拿到课堂上讲;她对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的规定说“不”;她把拍照片、写影评布置成家庭作业,批改作业时表情包与“神回复”齐飞。所以,把写宋词布置成家庭作业,对她来说不足为奇。

其实,以诗词写作为切入点探索语文教学新方法,徐丽娟在“走红”之前就早已开始。2016年9月,徐丽娟在诗歌教学单元中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学生仿写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学生作业中迸发出的灵性和情感让徐丽娟收获了惊喜,也让她意外捕捉到了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灵感。

《再别康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这些带有哲学思辨意味和优美意象的现代诗被引入徐丽娟的教学,每周一篇作文和一首仿写诗歌成为她布置的常规作业。

一个学年下来,每位同学都仿写了40首现代诗。“语文学习给人的感觉是枯燥的,但是通过诗歌仿写,在模仿意境美、语言美的同时,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徐丽娟说。

今年9月,初二新学年开始。如何让学生在更宽广的领域中感受语文之美?徐丽娟把目光投向古典诗词。

徐丽娟从小热爱唐诗宋词,她的微信ID“晴空一鹤”就来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的朋友圈里也时不时会冒出一首诙谐打油的仿写诗词。来到位于杏花营镇的求实国际学校教书后,她给自己起了个外号“杏花营李白”。

凝练、含蓄、优雅的宋词迅速征服了这班少男少女,青春期的小大人们把仿写宋词当成宣泄少年心事的一个出口。“春风渺渺润无声,儿童戏野筝”“已是污泥满池里,却不与世俗”“常记疏林老树,时于叶下倾慕”“群芳褪尽,万物无情亦有情”,如梦令、钗头凤、虞美人、卜算子……这些学生们仿写的宋词小令虽不乏幼稚,未遵循平仄格律,但倾注了真情实感。

一些网友批评徐丽娟不教格律是“误人子弟”。徐丽娟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刚接触宋词,感受诗意和培养兴趣最重要,如果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平仄格律,会吓住他们。我不是开诗词研修班,只想鼓励孩子学着去诗意地表达,感受诗词之美。如果他们愿意由此深入下去探寻格律平仄的知识,那当然好,我也会给他们引导。”

我有一个小小的野心

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语文,成绩很难提高。能不能快乐地学好语文?徐丽娟用实践给出了乐观的回答:“我不想把自己变成夫子,也不想把学生教成傻子。那就只有想办法创新,努力找到优秀成绩与快乐教育的平衡点。”

批改作业是徐丽娟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天性活泼的她会把网络语言用到点评中,她觉得这样能跟孩子们拉近距离,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写得好在哪、不好在哪,我会把对孩子们的赞美和对诗歌的感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他们,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豪感,他们的作品被老师、被他人尊重后会很自豪,这就会督促孩子们继续坚持下去。”徐丽娟说。

“文章丰润有灵魂!”“我原想批改一份作业,你却给了我一件艺术品!”“好久没读到过你的好文章了,不开心,求安慰!”毫不掩饰的真挚,笑脸、哭脸、爱心表情包在徐丽娟批改的作业本中随处可见。这些俏皮活泼又真诚犀利的评语倾注了她的教育理念:爱与尊重。

徐丽娟认为,情感是教育的支点,“把握好一堂课需要教学技巧,但是师生关系光靠教学技巧是不够的,因为感情这种东西需要真诚,你把自己的真诚分享给他们,他们自然而然会和你亲近”。 上徐丽娟的课,学生们经常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在求实国际学校对教师的学期评测中,徐丽娟的得分总是名列前茅。

“我有一个小小的野心,那就是让高分和快乐教育兼得。”徐丽娟说, 仿写诗词是她在语文教学上的尝试之一,到目前为止探索是成功的。“孩子们的作文丰富了很多,有灵魂了,语言也优美了,而且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也在提高。我想让孩子们跟着我好好学语文,学习是枯燥的,但在这个仿写过程中他们学得轻松快乐,我自己也觉得好玩,觉得很快乐。就像种下一粒种子,然后看着它一点点长大,这个过程很美好”。

愿做一辈子的“摆渡人”

徐丽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诗词是表达情感的方式,是灵魂的出口。作为一个敏感的教育工作者,她特别在意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真正的教育就如同诗歌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感应,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能在孩子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担任他们灵魂塑造者与人生引领者的角色,对徐丽娟而言,是责任,是幸运,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徐丽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我在这边高声唱,你在那里轻声和”。爱有呼应,是教师能得到的最高奖赏和最幸福的回报。徐丽娟自认为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给予她阳光的是学生与家长。组织活动,家长们放弃周末来回十几公里赶来参与;生理期的时候,孩子们悄悄沏好滚烫的红糖水端到她面前;为了让她多睡会儿懒觉,学生们为她打了一冬天的早饭。

徐丽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表达自己的幸福感:“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她说自己无以回报,只能加倍地爱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更健康、更自由、更努力、更乐观的灵魂。

因此,她试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贯穿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各种创意作业润物于无声。她布置过一次摄影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拍摄自己观察到的开封最美瞬间。“拍菊花,拍城墙,拍大清早买胡辣汤的市民”。美在身边,她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欣赏、热爱并追求更美的生活。

徐丽娟说,求实国际学校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和校领导对创新的支持鼓励,给了她勇于尝试的平台。为了让长期住校的孩子能跟家里多通话感受家庭温暖,她曾经公开跟“严禁学生带手机”的校规唱对台戏,允许学生课下用手机,但要自觉填写使用登记表。让她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孩子滥用这分信任。

徐丽娟还曾“体罚”过学生。一次,徐丽娟发现有学生不吃饭不睡觉在教室自习。她勃然大怒,以“罚站”处理,自己一边陪站一边苦口婆心批评他们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从此“健康生活、快乐学习”成了全班的目标。

语文教师、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段长,徐丽娟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她对工作的热爱抵消了辛苦。“每天来上班,一想到孩子们在等着,我就特别期待”。在她心里,课堂第一,学生最大。因此她毫不犹豫拒绝了央视的邀约。“节目录制要一个月,那我班上的孩子们怎么办?出名对我没有价值,我知道什么最重要”。

徐丽娟不喜欢社会给教师框定的传统悲情意象:到死丝方尽的春蚕,燃泪成灰的蜡烛,这不是她理想中的教师。她希望所有的教师像她一样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她说:“其实我知道社会上对老师的评价有不少误解和成见,但我觉得不必在意这些,教师的工作可以更纯澈一些。”

对于教师职业,这位“杏花营李白”给出了另一个充满诗歌韵味的意象——“摆渡人”:“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摆渡人’,把孩子的灵魂从这个渡口摆渡到下一个渡口,沿途一起欣赏最美的风光。我不想成为‘自燃’的蜡烛,而愿意做一辈子快乐的‘摆渡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