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在麻城,这些画面正在消失…… 你见过几样?

2018-03-05 19:13    

随着城市的发展,

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崛起,

一座座大桥的修建,

麻城,

变得熟悉又陌生。

十几年的发展,

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 ◆ ◆

冰袋、绞绞糖、米泡儿、棉花糖

不知不觉,

那些小时候喜闻乐见的零食,

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之中了

.....

麻 糖

“铛!铛!铛!”小时候每当听见有节奏的锤子和铁片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是卖麻糖的来了,嘿高兴的找父母要钱去买,买一块半天都舍不得吃完...还记得那时候父母说:吃多了牙齿要长虫!

绞 绞 糖

焦糖色的糖浆在两根竹签之间拉出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香味慢慢散开,舌尖尝到的是丝滑润泽的香甜,吃拉丝糖的乐趣便在于此。

米 泡 儿

“打米泡儿了,又脆又香~~”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柴火上转,不一会儿就会听到“砰”的一声,白花花的米泡儿就哗啦啦出来了,香惨了!

棉 花 糖

竹签子悠悠地转啊转,竟然转出了一朵又一朵白云。甜甜的,软软的,放学后买一根,香甜感觉满溢心田。现在卖的形状颜色也多了起来,但是再也没有童年的感觉。

白 冰 糕

冰糕~白冰糕~,一角钱一支“小时候冰箱没有普及,一到夏天傍晚,就会听到楼下有人卖冰糕,然后大家一人买一只,高兴的散去!现在我们也能买到白冰糕,只是已经改名叫:“老冰棍”。

糖 人 儿

小学的时候,路边总有卖糖人的,一边还放着一个转盘,转盘上画着十二生肖,转到什么画什么,要是转到龙,那真的可以开心几天!

老手艺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称呼我们更多看到他们活在记忆里,活在怀念里,有一天,或许要在历史书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如今这些还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是最平凡最伟大的艺术家。

锉刀、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惊街”,一声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爆 米 花

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防着火炉和风箱,走街窜巷。时而,“砰”地一声,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那时候,他可是小朋友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纳 鞋 匠

依着一双巧手剪出的纸样,蜡线在锥针的引导下,穿梭在鞋面与鞋底间,锥针以额为磨石,鞋身木托支撑定形,在千锤轻敲之后,一双融于纳鞋匠手艺、智美的鞋在等待着主人的千里之行。

剃 头 匠

老师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半个小时后,由长变短,面目一新,耳鼻舒畅,精湛的手艺向人们诉说着,其实并不是万事开“头”难。

精 修 钟 表

精修钟表的人心细如发,心静如水。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他们让凝固的时间行走,而他们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蒲 编 工 艺

一把把散发着清香而又有弹性的蒲草,在匠人的手中来回穿梭。就在这样简单又有节奏的动作之后,一个个小巧玲珑,精美绝伦而又实用的蒲包、蒲草篮子等展现在面前。

油 炸 馓 子

和面、发面、搓条、油浸。将面搓捏成各种形状,放入滚热的油锅中煎炸,炸成金黄、喷香、美味可口的馓子、麻花令人垂涎欲滴。

补 锅

“补锅噢,补锅噢。。。”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的小洞清理,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打 烧 饼

一张炉子,一个案报,“夫唱妇随”,流水作业:香喷喷、油光光,又酥又甜的大烧饼,令人垂涎欲滴。

篾 匠

一把简单不过的篾刀,却功夫了得——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可都是技术活。编个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个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篾匠用一双巧手装扮了我们绿色的生活。

铁 匠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是旧时铁匠师傅的真实写照。一张铁砧,几杆铁锤,几把夹剪,风箱、火炉是打铁人的基本家当,将锻打的铁块,烧红放在铁砧上,大锤、小锤轮番对打,一件件锨、耙、镰、犁、铲、刀、叉、钉等便打造出来了!

刻 章

将章胚打平,写上字,固定在小小的夹床上,用刀刻。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

这些精湛的手艺,承载了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随着城市的发展,最终将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却始终无可替代。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