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退休教授演讲:史学培养出的是学术上的贵族

2018-03-05 19:54    

原标题:史学培养出的是学术上的贵族

来源:温州大学历史系王海晨教授(现已退休)

在30周年系庆上的发言

亲爱的最恋家的系友们,敬爱的常在梦里碰杯的同事们,尊敬的令我高山仰止的学术前辈和领导们,大家好!

今天的聚会是盛大的、庄严的。盛大到令一位兴奋神经已休眠多年的我有些许激动,庄严到一个来温州13年的老朽第一次穿上西装。

▲退休教师代表王海晨教授发言

庄严不是一个只有和严肃、正式、严谨焊在一起才闪烁的词汇,有时它与和谐、实在、心灵震颤结合常常会更别有洞天。

有些同学可能还记得,我在课堂上讲过,作为人,总是嘴比心多。人人只有一颗心,却至少有三张嘴:第一张,时代的嘴,利用率20%,要求:不说与时代主旋律不和谐的话;第二张嘴,职业的嘴,利用率79%,要求:说话要和自己的身份相符,教书的别说“我了个去”,当学生的别说“爱咋咋地”,当领导的慎用“你算老几”;第三张嘴,心灵的嘴,利用率1%,要求:轻易不能用,用时找片静静的夜下海滩,再看看周围有没有电子眼,以心灵向心灵诉说心灵。

前两张嘴用得太频,今天,我尝试着用用第三张嘴。因长期不用,可能显得笨拙。但笨与真接近,拙与诚为邻。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说,如果诗不是像叶子长到树上那样自然的来临,那就干脆别来了。在这师生重逢的时刻,如果说的不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心语,那就干脆憋回去算了。说话总要有个主题,我的主题是:我们为何而来?

最简洁的答案应该是:寻根、感恩。

如果把今天在场的我们比做一棵树,毕业生仿如枝叶,授业老师是其树干,温大历史系是我们的根,而历史学是我们的精神土壤。

首先,为感恩我们的老师而来

刘建国院长打电话让我代表退休教师说几句话,我第一时间表示坚决地拒绝。当时我说,历史专业退休教师个个都是大德高师,对专业贡献功德无量,我知道我在其间排老几。一句话,做代表的得代得动,表得出,而我是牛车拖火车,代不动,哑巴读书,表不出。

这不是文学性描述,而是史笔下的实录。下面我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以证明我此言非虚。

管成学老师,我上小学他读大学;我写书,查字数,10年才写一本,他写书论册,《世界五千年科技史丛书》一次推出100册;我只在温大、辽大教过书,他在日本大阪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上过课;

我的足迹只是温州、沈阳,管老师却踏遍了东洋、西洋和南洋;我在人文学院很多同事,也包括个别领导,到今天也叫不出我的名字,管成学的名字早已被写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我退休在海边流浪,他退休被北京大学高薪聘为资源学院文物系主任;我写的书竖着摆,高不及腰,他写的著作横着摞不是一个与身等高,而是几个与身等高;

别人给我的书挑毛病,管老师给乾隆和纪晓岚补漏洞,《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苏颂)漏掉了131个字,这个漏洞一漏漏三朝,漏了130多年,当然,学界也找了130多年,是管老师这双比纪晓岚还亮的学术慧眼,从台湾故宫《燕支苏氏族谱》中发现了这块补丁,补上了《四库全书》之缺;

他提出的许多学术论断更是振聋发聩,如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不断流,水从哪来的,管老师提出三大文化渊源说:官史、方志和族谱。

管老师不仅是新思想的创造者,更是践行者,被学界奉为:“弘扬苏氏文化的旗帜和灵魂”,后面还有四个字:当之无愧。你们说,一个海边流浪者还有勇气给北大教授、世界名人、《四库全书》勘校者当代表吗?

一位是蔡克骄老师,与历史专业同行30年,历史专业开山鼻祖,我只同行11年,我怎知道鼻祖要说什么呢?

还有张乘健老师,“温州学界三奇士”之一。南怀谨读了他的论文,亲笔写下左宗棠的“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写有《红楼梦与佛学》专著,提出过“温州话就是魏晋普通话”的观点。何谓才子?他说的话,他人只能引用,无法超越。何谓高人?他虽然离开了江湖,江湖还有他的传说。这样的才子高人,刘院长都不敢登门相请,我还敢代他讲话?

文人一般都有士人之心:“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学者一般都有君子之风:“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而唯有真正的高人、史家才有圣者之象:“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为人低调,言必他人之美,从不炫耀自己之功,学问高深得墙外仰慕,谦虚得墙里人不知。即使是他们的学生、同事、邻居,也不一定知道他们究为何人。

士人善学,君子善纳,高人则善于藏锋。浅者流行,深者不测。我估计在座的许多同学只知道我们的老师课上得精彩,未必知道他们在学界的地位。借此机会,仅以此种方式向各位老师致敬,同时让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教师团队了解了解温大历史专业在学术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处于何种位置,也知道知道你们自己身上的学术血脉的纯度和高贵程度。

第二,为感恩历史专业而来

就资格而言,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一代表一,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下面这组数字,我相信会让大家温暖得热血沸腾。

历史专业风雨兼程走过了30年,每10年登上一个台阶,其他学校历史专业阵地日益萎缩,而我们正大踏步的开疆扩土,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更不多见的是今天,从这里陆续走出1600多名学子,今天齐刷刷走来700多, 1600分之700说明了什么?它告诉世界,这是一次从规模上属于全球同类院校巅峰式的盛会;它告诉全国,因为我们的相聚,我们所在的礼堂已成为师生情感表达的磁场中心;它告诉未来,历史已经走进新时代,再过若干年,当我们登上第四个台阶时回望,今天的聚会将在记忆中凝固成一块历史专业跃向新台阶的基石而被珍藏,我们每个人也都将以下一个历史传奇的启动者、见证人的身份而被后来者所景仰。

是谁创造了历史专业今天的奇迹?是你们,是在座的每一个人。

第三,为感恩历史人而来,

兼为历史作见证

一次和刘院长聊天,我问他在忙什么,他说在忙筹组系友会。我心里想你不忙着评教授怎么忙上系友会了。他说,副院长的时间干得太久了,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为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加强联系,互帮互扶。30年了,届与届之间都不认识,我有责任把我的资源变成每位毕业生的人脉,不让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孤单。

我当时头脑中莫名其妙地呈现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场景。

大家听了可能和我一样,都有一种鼻子发酸的感觉。我们是学人文的,都知道最美的大美多少都带有几分凄美。正是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这样大爱无边的老师,才有我们今天这样的聚会。

这次聚会注定要载入温大历史专业发展史的光辉史册,通过这一平台搭建起的人脉种子,已深深埋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剩下的只是期盼着它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有的奇迹都始于平凡,所有的深邃都藏之于浅显,所有的误读都缘于自以为是的那双眼。

网络时代,历史人是被误读最深重的人群。有人说,学历史的人只有深度缺少温度,都是老古董,一毕业,就已经几百岁了,往上一看,满脸的忧古之愁纹,往身上一拍,脚下一地千年之古灰,凑近一闻,还散发着一股老庄打喷嚏的味道。

是你们告诉我什么是青春?如何表达青春?历史人为何青春不老?如何匡正其他专业对我们的误读。

一次下课回教研室,无意间发现人文楼二楼楼梯口雪白的墙上写着几十个同一个老师的名字。字迹娟秀得令人生怜,细看,有些笔划还残留着写字时内心颤抖的美。

两个其他专业的年轻老师凑过来,端详半天,一个说,学历史的就是不懂感情,往墙上写啥呀,如果是咱们专业的学生,上去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再来一个长长的亲吻,一转身,就去和师母摊牌。另一个老师说,不对,这正是人家历史专业的伟大之处,你看人家学历史的,热烈而不轻浮,真诚而不失儒雅,永恒而不落俗套。咱的学生还是比人家历史专业的显得肤浅哟。一声长叹而去。(某某某日记摘抄)

这位同学表达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尊,学生对老师的敬,一位历史人对专业整体的爱,虽为个人情感火花,但它远远超越了个人情感范畴,是历史人的深邃、含蓄、沉稳、永恒、高尚的真诚表达。只有历史学才能开出的情感之花。

第四,为感恩历史学而来

有人说,人的成功离不开五种因素:高人指点、贵人相扶、朋友相助、小人监督、情人祝福。如果再细分,我们做一个在课堂上做过的小游戏,分析一下哪个是离不开之最……

人生之根蒂、人性之基础,只是一个字情字,特征:离不开。

任何情的产生和延续都始于感性的颜值,久于理性的智慧,升华于悟性的人品。任何人的精神世界都靠这三根柱子支撑着,为什么唯有我们创造了这次全球巅峰式的情感盛会?因为我们是学历史的。学历史的专业训练使感性、理性、悟性这三根柱子长得比其他专业粗壮、结实、均衡、有质量。

何以如此说?理性的智慧来源于科学,感性的激情来源于艺术,自觉的人品则来源于人文。而史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人文。既有求真的理性缜密,又有求美的豪情激荡,更有求善的虔诚和悟性。所以史学培养出的是学术上的贵族,人性上的王者,情感表达上的智者。它不仅能说出古人心中有的嘴上无,还能读懂今人欲言又止的下半句。

我们的哲学为何不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声说话,因为我们的哲学母语不发达,未能形成完整的术语体系;我们的有些学科为何在外国人面前失语,因为根性淡漠,不用母语和别人说话,你说得再好也是外来人。而我们的史学为何五千年繁荣不衰,因为史学是寻根的学问,学历史的人最懂得根在何处。这是科学的理性,知道何以为真,这是艺术的激情,明白什么是真美,这是史学特有的悟性,懂得照亮我们前程的心灯是真善美。

尼采说:人与树其实是相同的。他越是想上升到光明的高处,他的根就越是坚定地伸向泥土。

深爱脚下这片沃土吧,我们虽不能顶天,起码立地,爱自己的母系吧,虽不一定举世扬名,起码会响彻历史专业的星空。

如果深爱的人与你渐行渐远,无情便是真豪杰;当深爱你的母亲河向你潺潺流水,你却爱搭不理,那你就是个无情种。爱我们深深爱着我们的母亲——温大历史吧,不管你跑多远,她的视线总是在你身上,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她身上打赌,她都会拼命的不让你输。她不求回报,但我们不能无情。

母以子贵,那是母亲的谦虚和伟大,我们应该做的是子以母荣,一生只为历史专业——母系荣。

下面以几句大家熟悉的歌词结束我的胡言乱语:

在这充满欢乐的殿堂里,

我们彼此想说的太多、太多,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同样的欢乐凝聚成同一首歌:

温大历史专业,我们的母亲河。

(2017年10月28日上午在温州大学历史系30年庆典上的讲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