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罗哲文: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2018-03-05 21:37    

大师罗哲文(资料图)

罗哲文的名字,在中国文物界可谓如雷贯耳。罗哲文是中国著名古典建筑大师,堪称中国古建筑泰斗级的人物,他还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唯一的亲传弟子。罗老生前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他的一生都是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古建筑专家,罗老几乎走遍了我国主要的古建筑遗址,为保护文物而奔走呼号,可谓一生为保护祖国古代遗迹,倾尽心力。

今日一起走进古建大师罗哲文,听大师讲讲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击石燕鸣》

■ 罗哲文

繁华梦散笙歌静,

宫阙巍峨紫禁城。

这里说的是明、清两代王朝五百多年历史已经风流云散,然而昔日的巍峨宫殿仍然留在人间,诉说着多少兴亡旧事。曾经有人这样说:当所有的诗歌、音乐都已经沉默的时候,建筑却还在说话。我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

“建筑”这个词语,我记得还是从日语中翻译过来的。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则称作营建、营造、兴建等。“营建”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营”是规划设计,“建”是建造施工。

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城市、宫殿、坛庙、民居、寺院(佛寺、道观、清真寺)、衙署、祠堂、陵墓、文庙(孔庙)、学宫、仓廪以及桥梁、堰坝、城垣、观象台等。佛教寺院中还有石窟寺和塔,由于它们结构和艺术上的特点,又自成一体。此外,还有生产用的工场、作坊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有各自的用途、形式与结构,以满足它们各自功能的需要。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的建筑种类和形式。

建筑技术与艺术是从不同的民族地区发展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都是在不同的客观物质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都对建筑产生直接的影响,加之其他因素,遂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建筑形式,从而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当我们看见高大的方锥形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时候,立刻想到埃及的古老文化,纸草、棕榈及涡卷、钟形等柱头形式和丰富的墙壁浮雕反映出古埃及文化的繁荣。帕提侬神庙、雅典卫城、奥古斯都广场、丘比特神庙、潘提翁万神庙、卡拉卡拉剧场、角斗兽场以及制度谨严、雕刻精美的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柱式,反映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宏伟的外观及华丽的内部雕刻,充分表现出受到了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又对其有所发展的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不仅西方如此,东方也是一样。当人们看到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亭台廊阁组成的园林的时候,必然想到中国文化;看到法隆寺的塔景、唐招提寺的大殿、枯山水花园的时候,必然想到日本的文化。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俄罗斯的圆尖顶教堂及法国的罗浮宫,莫不代表着它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它们都具有本民族的特点。

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也会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点。拿中国来说,由于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加之多民族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华北地区的四合院,南方各省的干栏式建筑,西藏的碉房,广西、湖南的侗寨、苗寨,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不仅建筑结构,而且连建筑形式都大相径庭,各具特点。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在他们自己国家、自己的居住环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己的生活,创造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建筑。这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建筑,好像一朵朵不同色彩、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绚丽花朵,开放在世界大地上。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骄傲,是民族自尊心的表现。而民族的建筑艺术则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并发扬各民族的建筑文化传统,不仅能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的需要,并且会使世界建筑艺术园地百花盛开。

建筑不仅是人类物质的财富,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建筑集各种技术与艺术形式于一身,举凡各种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莫不用于当代建筑之上,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刻、塑像、织绣、铸造等,更是汇集于建筑物中。因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毫无疑义的。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古建筑一旦毁坏就无可挽回,所以我们称一座重要的古建筑的毁坏为不可挽回的损失或不可弥补的损失。

然而,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楼琼阁、玉砌雕栏、弥山别馆、跨谷离宫、寺塔宫观、坛庙陵墓等,在人为及自然的破坏之下,顷刻之间化为了灰烬。因而,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原载于《古建园林技术》1986年第10、11期)

《击石燕鸣》

作者者:罗哲文

本书选取罗哲文先生相关作品而成,全书共分为五辑——长城与长城学、世界遗产与申遗、古建史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艺术探索。罗老踏遍神州,出访海外,考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代建筑遗存。他在调查研究之余,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多方面、多角度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成果丰硕 !本书分别从长城、申遗、古代建筑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艺术这几个角度展现罗哲文先生的部分研究成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