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最后耍猴人:给猴子吃水果自己住10元店 称比讨饭强

2018-03-06 02:00    

猴戏始于清朝,曾经是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很多人赖以生存的依靠,数以千计的耍猴人走南闯北、鸣锣献艺,“猴戏之乡”的名声响遍全国。如今,猴戏已经不再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而是一种需要传承的艺术,并且把利辛猴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然而,猴戏这门老艺术依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翻一个,再翻一个,好类!”日前,笔者驱车赶到利辛县胡集镇,看到63岁的耍猴人王玉见时,他正在训练猴子们出场前的演练。

在王玉见的驯养基地,笔者发现他家客厅一角堆放着诸如篮球、单杠、花环、面具、杠铃等道具,都是驯猴用的必备工具。而此刻,院子里,另外十只猴子被拴在树桩上或者关在笼子里,它们都是要接受训练的猕猴。早年王玉见曾带着孩子跟随杂技班出去表演,后来也曾几个人结伴出去过。

“自己养的有三只,其他的都是帮人代养的。”今年63岁的王玉见与猴结缘已经50多年,是村里的驯猴高手。如今年纪大了,他不再带猴外出,就在家里帮人养猴、驯猴。“以前带着猴子出门表演一走就是几个月,吃喝拉撒都在路上,那时候我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住,但给猴子都是最好的,每天洗澡喂食,保证足够的水果,我自己为了省钱就住10块钱的大通铺。”王玉见说他十来岁就跟着父亲牵着猴子外出闯江湖了。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王玉见再也不能全国各地到处跑了,儿女也劝过他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但他实在舍不得放下伴随着自己50多年的猴戏,就在家中帮人养猴、驯猴。往往有些猴子因为跟张立明相处的时间久了,被送走后开始“耍赖”,常常吼叫、不愿动弹,无奈之下,猴子的新主人只得又把猴子送回来,请王玉见帮忙培养一些感情。图为猴子每天要吃的水果和南瓜,王玉见开玩笑的说再穷也没有苦过猴子。

“教猴子最重要的就是耐心,要像教孩子一样教他们。”王玉见说,他的这些养猴、驯猴的经验都是在和猴子相依为命的岁月中领悟出来的。图为王玉见在教猴子倒立。

利辛猴戏始于清朝光绪初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当时淮北地区刚刚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和捻军起义,西淝河流域旱涝蝗虫灾害频繁,利辛境内南部低洼地区,涝灾更是严重,许多灾民背井离乡,四处谋生。胡集人把在外地学会的耍猴等技艺带了回来,并带回了训练有素的猴子。从此,驯猴、耍猴技艺在胡集繁衍开来。

猴戏剧一般是六场,也称六块脸,猴子戴面具扮演古装戏里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表演。人和猴子互动,猴子演戏,人边敲锣鼓边唱猴戏歌。铜锣一响,猴子欢快地直立转着圈,耍猴人高声唱道:“铜锣一打响仓仓,五湖四海把名扬。河埠码头俺串过多少,轻易没来过这个宝庄上。这个宝庄好宝庄,瓦房盖在龙头上……”这叫“打场子”,意在告诉观众,一场猴戏马上就要上演了。老人们外出表演仍然坚守传统剧目。

“老艺人好多都改行了,有的做生意,有的出门打工,就是在家种地的,也不愿再耍猴了,嫌不体面,还不挣钱。”王玉见说,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现在他们周围表演猴戏的还是那些老面孔。

“说是耍猴,其实就是乞讨。”回忆当初王玉见深情的说,在吃的东西不多的时候,人要让着猴子,因为在表演的时候,真正的主角是猴子。“现在耍猴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更是无人问经,耍猴是民间艺术,而这种民间艺术都快传承不下去了。”王玉见无奈地说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