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胡老师漫游北美记(100)加拿大滑铁卢亲历 并不陌生的万圣节

2018-03-06 13:43    

编者按:

当前,出国旅游的热潮席卷全国,有自助行的,有参加旅行社的,有落地找亲戚的……近日,山东职业学院的退休教师胡向赤和老伴来到了加拿大的滑铁卢市,在异国他乡和儿孙们团聚。期间,胡老师和家人拖着房车去露营、体验国外的幼儿园、逛当地的大超市、感受当地的地铁和火车、在美国的大学和饭店里聚会……

作为本网的特约记者,胡老师用他的眼睛观察异国风情,用他的脚印丈量山川湖泊,用他的笔尖记录欢乐和疑惑。即日起,本网推出人文类纪实系列报道——《胡老师漫游北美记》,旨在与网友共同分享国外的旅游经验,共同感知北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发现生活的斑斓魅力。

胡老师漫游北美记(100)加拿大滑铁卢亲历 并不陌生的万圣节

大众网特约记者 胡向赤

我在中国的时候,每年的万圣节孙子去邻居的讨糖,儿子都给我发他们穿着异装出门后的照片。

我在加拿大曾经也度过两次万圣节。

我越来越觉得:加拿大的万圣节和中国的春节差不多。

我见过网上的资料,他们那样介绍万圣节,使人觉得国外的万圣节有点像中国的阴历的七月十五“鬼节”,似乎牛鬼蛇神全来到人世间。

可亲自经历滑铁卢这里的万圣节,总觉得像是在济南家里过春节。

过了“感恩节”,人们就开始准备过万圣节,就像中国的腊月二十三以后开始忙年。

这里每家每户准备过感恩节的明显举动就是买来大南瓜,有的一家还买好几个。

有的人家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门。

第一次在滑铁卢过万圣节,经过一些人家的门口倍觉“瘆得慌”,门口一下子成了坟场、墓地。

这些人家的墓碑不知哪里来的,这也是一种“富有”。

有的人家没有地方“淘得”这些“宝物”,那就变着法子“恐怖”路人。

弄几个“怪物”来把守门户。

这骷髅、骨架绝不是地下的发掘,一定是艺术家的杰作。很多万圣节鬼怪爱好者找不到这些杰作,再换一种方式展示鬼怪。

有的可能心善,怕吓到路人,咱们家门口摆个稍来点人性化的怪物。

这些怪物很像化妆技术不佳的丑女在进行舞台演出,丑虽丑点,可能还是鬼怪变得美女呢?。

依我看,门口的这种装饰显示的是这家人家的“艺术”水平、想像能力,他们能想得出,也做得出来,令人佩服。

有的人家买不到怪物,也做不出来,就来点“做旧艺术”。

我们那里春节过“小年”后打扫卫生、擦玻璃,这里却是人为做上蜘蛛网。

有的人家可能把所有愿意在门口装饰的行为理解为是一种纯艺术行为,艺术是讲究流派的。那么,我就来点美的艺术品,供各位路过“看官”欣赏。

滑铁卢有一户人家,每年万圣节,门前装饰就像中国的元宵节做的花灯,门口摆放的都是大型的“花灯”式的制作,每年更新一批。这一家在此地很有名气,每年都有人去参观。我们家离他们远一点,每次经过时天已黄昏,拍照不理想,所以一直没有照片。

其实,万圣节门前搞怪的人家并不多,估计也就是1%的比例。昨天我转了好几条街,才拍得上面的照片。大部分人家就是南瓜和南瓜灯。

这样的南瓜灯,是用刀子刻出来的,图案自己画上去,做个人脸的灯比较容易。如果有艺术水平,可以在网上查找图案,描画到南瓜上,用专用的刀子刻出。

南瓜灯刻好后和点燃后的样子在下面照片上显示。

为什么要做南瓜灯,这是有传说的。可是,我把它当食品介绍一下这南瓜,您是不是有什么感悟?

这大南瓜做菜不那么可口,这么大的南瓜,一般家庭能吃的话的吃好几顿,在西餐为主的地方,谁家买菜也不会买这么大的一个南瓜。

唯有其中的瓜子可以零碎食用,但也不太好吃。

做灯刻下来的瓜屑一般都当垃圾扔掉,不嫌麻烦把可以瓜子收集一下吃一些。过完万圣节,作为生物垃圾把曾经点过灯的南瓜装入垃圾车。

这里我想到国内一些放生者,把大量的鱼“放生”到湖中,有的鱼放入湖中后就大量死亡。所行善事谁获益?很显然,是卖鱼的。

如果您信佛教,放生的意思是如此吗?

万圣节点南瓜灯的由来是有故事的,这故事就是使得千家万户都买南瓜,而且不止一个。在中国,哪一个速冻水饺厂生产能力极强,水饺卖不出去。来一段故事,不买速冻水饺或者自己包水饺有何等弊端,以后我们的后代可能春节就不再自己包水饺,直接到超市去买。

说起来,万圣节英语是All Saints Day,翻译后是“所有圣徒的一天”。这就是说,这一天进行的是宗教活动。而这一天真正走入民间,却成了加强小区邻里之间联络的好时机。

我现在写这稿子时是10月31日早上,国内已是10月31日的夜间。今天晚上就是孩子们讨糖的时间,晚饭后即开始,大概8点结束。

到时候,大人带着穿着怪装的孩子们去讨糖,几乎每家都是如此。大人都是在门外站着,碰到熟悉的孩子家长相互聊聊天。

孩子按门铃后是有说辞的:“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我孙子就说的很溜。不过很多家庭不等外来的孩子说什么,早把糖盒递到门外,顺便拿。

这是孩子们晚上穿着出去讨糖的黑色怪装,上面是个黑色的骷髅头面具,脚底下是黑色披肩。

以往在我们家,我和老伴留守。老伴不愿意出头露面,都是我开门迎客。人家来要糖,我巴不得孩子们拿都拿走。

准备过万圣节,买糖就得买一大盒子。要是发不出去、糖留下的多,过了节还真不好办。大家都不愿意多吃糖,很多孩子拿糖也就是几块。大孩子骑自行车约伴到处跑,他们可能是拿得多一些。可我们家孩子小,大孩子不来。

孩子们讨糖,是节日的一个活动环节,很像我们那里春节早上的拜年。邻居家谁的家都能进,认认家门,说几句祝福的话。平时见面点点头的邻居,不认识的借此机会也认识,邻里关系得以密切。

我们那里春节也有很多讲头,也有很多民间故事,现在能说出这些的没有多少人。如今过年,都注重的是交际、交流。这里的万圣节也是如此,网上、书上讲起宗教仪式、宗教故事,那是一套一套的。不过,过日子讲究快乐、实惠,有谁会有工夫“考”那些 “古”?

万圣节英语是All Saints Day,但各国也有各国的诠释。

中国的年轻人按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让商家再一忽悠,也有 “中国式”诠释。

可能听说化妆成鬼怪搞个化装舞会是过万圣节,有的大学班级搞活动也过万圣节,不过他们和这里的万圣节不属同一门类。

了解万圣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一个地方是需要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加拿大人心目中鬼的概念,或者说是“鬼”意识。

中国的聊斋系列电视剧,给人以“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的新感受。这对牛鬼蛇神是一种鄙视,但人们怕鬼的阴影还没有完全荡涤。

上个世纪70年代,我看到《参考消息》一则报道,说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从小的鬼神教育,是儿童成人后信仰宗教的缘由。

加拿大人生活的这片土地,辽阔、人少,到处是森林,他们以“我是鬼怪我怕谁”的气概,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传宗接代。

很多中国老人到这里随孩子生活,都去上班了,自己在家倍觉寂寞。一座独家复式住宅(我们常称其为别墅),3~400平方米的楼上楼下,要是疑神疑鬼的那怎么生活?

出的房门,一个小区到处不见人,稍走几步就是广阔的草地,好像方圆几公里就你自己存在,你若怕神惧鬼,你怎么在这里呆?

其实加拿大人也是这样,只有不怕鬼、不信邪,敢于和 “鬼魅魍魉”开玩笑,才能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生活。

对于死者,中国人很忌讳,坟墓一般都在荒野郊外,如果不是公祭之日,进入墓地大都是毛发耸立。

而加拿大对至亲死者极为尊重,把他们埋葬于最好的地方,一般都是离家最近的公路边。

我们在北美大地开车旅行,经常见到路边的墓地。

在加拿大过万圣节,最大的体会就是:加拿大的万圣节和他们的鬼神观念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

吃晚饭的时候,我在今天的角色发生变化,

儿子儿媳让我跟着孩子去讨糖。他们可能是给我一个拍摄的机会,给网友们多报告一些现场情况。

天还亮着的时候,小朋友们的讨糖行动开始了。

这是大人们带着孩子出来行动,大人在门外看着,孩子们自己去讨糖。

后面的情况,我以后再给大家介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