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小珍珠”

2018-03-08 04:48    

原标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小珍珠”

原标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小珍珠”

西山基地七排平房修葺一新。

参观者在当年的“战备实验版”前驻足观看。

忠实读者谷玉彰向本报总编辑赠送了37年的藏报。

本报讯(记者李嘉瑞)今天上午,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主体修缮工程竣工仪式举行。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始建于1957年,当时作为战备工程建设。2014年,被列为门头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去年8月份开始,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主体开始修缮。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个丰厚成果,今后西山基地将力争成为“文化带上的一颗小珍珠”。

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名为“一担石沟”的赵家台和草甸水村之间的山谷中,距市中心40余公里,是北京唯一一处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以战时出版党报为功能的历史文物基地。

西山基地由东沟的办公区和西沟的生产区组成,两处建筑面积约2900多平方米。当时,北京市委使用上世纪50年代修建人民大会堂时拆除的老建筑材料在西山基地东沟盖起七排平房。1964年中央发出“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强调备战需要,北京市委将东沟划拨给北京日报社,并提出“北京日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出版”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办公区。1965年8月,报社投资在西沟凿山洞建印刷厂,作为西山基地生产区,此战备工程被称为“0字号工程”。西山基地建成后,办公区和生产区的组合更好地保证了战时出报的备战需要。多年来,报社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维护着作为国有资产的西山基地,维修了配电和避雷设施,避免了火灾隐患。由于各种因素,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西山基地房屋长年荒废闲置。

2014年8月,在北京日报社与市文物局,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区文委等共同努力下,西山基地被正式列为“门头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在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2015年报社成功申请文物专项修缮资金。2016年8月,修缮保护、抢修工程正式启动。

在今天的竣工仪式上,北京日报社总编辑赵靖云介绍,1971年北京日报曾经出版过一份战备试验版,就是在西山基地的山洞里印刷的。赵靖云表示,西山基地是北京日报社的存量资源,是一块宝地,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上,以天安门为中心,与通州的北京副中心对称。三大文化带是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抓手,西山基地地处三大文化带之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希望西山基地能搭上快车,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小珍珠。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西山基地工程竣工是文化带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丰厚成果。工程经过专业人士指导,尊重历史原貌,很多历史信息都被真实地保留了下来,将是类似建筑的一个典范作品。

“北京晚报,是‘北京市民的小棉袄’,关心我们,暖和我们!”今天的竣工仪式上,老读者谷玉彰先生捐赠了自己收藏的从复刊至今的一整套《北京晚报》。北京晚报总编辑张冬萍代表报社接受了谷玉彰先生捐赠的报纸,并向他颁发了“忠实读者”的荣誉证书。J240

在60年前的遗迹上回想

再次回到60年前参加劳动的地方,李滨声、从维熙等几位老同志感慨万千。1958年,他们曾经以对外称“西山绿化大队”成员的身份,在这里劳动,亲手盖起了这七排房子。

当年盖房的年轻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了八九十岁的老人。看着60年前盖起来的七排平房还在,看着墙上的五角星形状的窗户还在,看着虎皮墙还在,而且都被整修一新,他们很激动,向年轻人述说着当年的故事。60年来,他们一直挂念着这里。由于各种原因,西山基地多年荒废闲置,如今能看到西山基地重新焕发光彩,老同志们非常激动。

西山基地的前排屋里,还有泛黄的旧粮票和倚在窗边的扁担,这是清理老房子时发现的。后三排房屋,曾是报社职工的宿舍,屋内的乒乓球台和山墙上时代特点鲜明的标语,记录着逝去的时光。

七排平房呈阶梯式平行排列,房屋两侧的石板路将它们串联起来。石阶小路,砖块上还残留着明清砖匠的名字。东沟办公区的全部建筑材料都是1952年天安门广场扩建时,为修建人民大会堂拆除的旧料,配有前廊的房屋当年在西山一带可谓是凤毛麟角。

更为隐秘的是西沟。车行五六分钟,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厂房,在山脚处背靠山体而建,外人怕是怎么也想不到这便是西沟基地的入口。报纸排版车间设在海拔370米处的山洞内,是保密工程,其主要功能是保障战时的新闻生产工作和新闻用纸的储存。

洞内仍保留着通风、供暖、照明等基础设施。因战备需求,防空洞式的印刷厂前后共设置了六道防护门,承担起防毒、防空袭、防辐射等功能,厚重的防护门令这里弥漫着一种与世隔绝的气息。

一踏进长长的走廊,就能看到地上排字车的轨道。再往里走就是设备间和办公室,办公桌上还能看到《北京日报》试运行的版面,版样上赫然印刷着“战备试验版,1971年9月27日”的字样。山洞里,当年的老锅炉、配电箱都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今天上午,曾经参与建设的老同志们和专家学者一起,研讨未来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京日报社西山基地。本报记者 李嘉瑞 J240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