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法治奉贤、平安奉贤”建设成果展示

2018-03-08 08: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来,奉贤区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区委“1+8”等文件精神,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立足基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服务措施,破解瓶颈问题,形成了一大批基层治理品牌特色项目和成果。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推出的的创新社会治理特色项目——“一街镇一品牌”,敬请阅读!

“法务智囊团”政府决策的“好参谋”

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变革,必然会引发各类矛盾,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南桥镇党委、政府运筹帷幄,于2015年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法律顾问团,让律师参与政府决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法律顾问团的主要做法:

参与并成为政府重大项目推进的法治保障。在政府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法律顾问团做好政府法治参谋,从立项目到执行把好政策关,全过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代表政府参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加强了政府依法制止和处理违法违章行为的能力,极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的风险。

参与政府集体资产界定工作。先后参与处理了村养老院、西渡房产公司等集体资产遗留问题界定,确保南桥镇集体资产不流失,维护集体的合法权益。

提升南桥法治宣传正能量。通过法治文化社区建设、模拟电视现场问政、模拟法庭进企业、“今天我是老娘舅”法治沙龙、法治故事情景剧演绎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南桥镇的法治建设。

参与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计划。法律顾问团通过培训教育、法治实践、以案说法等形式,直接参与法律进基层工作,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社区、农村宅基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全镇有30名执业律师与南桥镇51家村居结对,参与居村自治管理、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度法律顾问团共参与社区调解、咨询200余起,开展培训或知识讲座150场。

打开特殊人群心灵的(帮扶)“金钥匙”

奉城镇创建的“金钥匙”特殊人群帮扶队,通过给特殊人群精配帮扶,打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金钥匙”特殊人群帮扶队的主要做法:

登记造册,落实分类管理。把涉邪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吸毒人员、重点信访人员等,按照严管、普管、宽管进行分类造册。根据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分为重点照看对象、定期照看对象、重点帮扶对象和一般帮扶对象四个类别。“金钥匙”帮扶队实行日研判和日报告制度,做到人盯人管控不间断,严格落实“一对一”和“多对一”的管控措施。

织密网络,强化制度建设。依托镇、村(居)、家庭三级网络搭建特殊人群监管平台,建立“一月一法”“一学一考”制度,通过互帮共建机制,对重点管控对象进行心理矫治,打开他们的心灵窗口;依托家属学校、老王帮教工作室、法制教育基地、社区戒毒康复指导中心等及时全面了解每一名特殊人群的状况。

教化感召,拓宽帮教服务。“金钥匙”特殊人群帮扶队与企业合作,让安置帮教对象有个过渡性的临时劳动基地;与蔬菜基地开展特殊人群技能培训。依托夕阳红宣讲团、文艺宣传队开展特殊人群的宣传讲座,深化帮教服务功能不空转。

2015年以来,奉城镇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涉邪人员、重新吸毒和复吸率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在当地。

“综治中心户”平安建设的先锋队

四团镇党委、政府通过开展以“保稳定、创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综治中心户”创建工作,完善了基层工作网络,巩固基层治安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的长效机制,为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团镇现有综治中心户206名,分布在各村宅基地,人员有退休党员干部、农民、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组成。

综治中心户主要做法:

明确职责,提高履职尽责能力。通过给综治中心户统一挂牌及颁发聘书,明确职责,督促区域内其余联建户加强自我管理和防范,共同维护辖区安全。通过每月的工作例会及开展业务培训等相关活动,让户长们充分掌握群防群治的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引领在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户”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发动群众自防、自护、自管,把信访代理工作窗口得到前移,有效避免了群众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中心户户长们积极配合派出所、村居委开展治安巡逻、门户关照、邻里守望等志愿者群防群治工作。对不稳定因素排摸不留死角,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加强法制宣传。镇社稳等部门深入各个综治中心点巡回演讲,广泛宣传人民调解、预防犯罪等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使综治中心户成为听民情、释民疑、解民忧的有效载体,使各类法律、法规政策能在第一时间让老百姓知晓与了解。

三年来,综治中心户化解矛盾纠纷112件,排摸不稳定因素175件,协助政府解决各类纠纷60多起。

“三帮”让特殊人群及早融入社会

为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工作,巩固帮教成果,青村镇开创了“就业帮”特殊人群教育帮扶平台。“就业帮”通过开展帮普法、帮就业、帮解难等“三帮”实现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让特殊人群感受温暖,重树自信、走出困境,尽早融入社会大家庭。

“就业帮”主要做法:

一帮普,通过开展“朱师傅话禁毒”“桃乡法韵”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树立特殊人群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二帮就业,通过政府采购“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服务,对特殊人群就业实现“一包三陪同”,让他们实现经济独立,逐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三帮解难,以“青莲帮教工作室”为载体吸纳一些社会志愿者,辅导特殊人员子女的学习、协助低保申请、提供法律援助等帮困解难活动,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消除不满情绪。

青村镇搭建的“就业帮”平台,成果较为显著。三年来,全镇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 95.8%,累计认定戒断毒巩固率达到33.22%。实现特殊人群成功就业97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53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44人)。共计发放特殊人员困难补助金9.7万余元。特殊人员子女参与学业辅导及心理辅导3840小时的课时。

“宅基老娘舅”调解网维稳前沿

“宅基老娘舅调解网”是金汇镇于2011年3月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该镇精心挑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业务能力强、热心人民调解事业的97名“宅基老娘舅”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宅基老娘舅调解网”主要做法:

多管齐下,推进工作。一是强化宣传。制作各类宣传版面和宣传册,在多场合展示队伍风采,提高村民对“宅基老娘舅”的知晓率。二是强化培训。定期组织旁听庭审,安排专业人士进行讲课,开展业务大比拼,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强化履职。对“宅基老娘舅”工作定区域、定职责、定目标,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多渠道发展,丰富内涵。一是建立工作室。聘请律师、法官参与“宅基老娘舅”调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二是携手“宅基法庭”。参与到“宅基法庭”的现场调解,使调解兼顾法律和社会效果。三是设立“宅基讲堂”。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将发生在村民身边的真实案例,涵盖的法律知识传递给村民。

督查考评,提升绩效。镇调委会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的指导和管理,经常性对“宅基老娘舅工作指导站”进行检查、研判、指导工作,并通过推行“一案一奖”、开展总结评比和“示范村”创建等活动,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六年多来,这支队伍共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3124起,化解民事矛盾纠纷2152余起,开展法制宣传5863次,受教育人数26.5万余人。

“桂英说法”走进百姓身边

海湾镇于2009年6月成立了上海奉贤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主任、二级心理咨询师孙桂英以多年的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带领由法官、律师、法学教授、心理学家及社区优秀志愿者参与的工作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调解工作。“桂英说法”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品牌项目,丰富多彩的说法活动提升了人民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社区矛盾纠纷和居民上访现象大大减少,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桂英说法”主要做法:

一是依托“心语坊”“百姓坊”等居民自治平台开展法制教育;二是借助“社工联校”“家长课堂”,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法律意识;三是利用“公益维权”“人生导航”等活动对特殊人员进行法律指导;四是凭借“十佳之星”“平安英雄”的光环,引导更多来沪人员学法用法。通过近几年“桂英说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来沪人员等系列法治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学法、用法、守法的新高潮。由于“桂英说法”广受居民欢迎,奉贤人民广播电台特为桂英主任量身定做了每月两期的“桂英说法”直播栏目,为奉贤人民以案说法、答疑解惑。

2009年成立至2017年9月底工作室共计接待群众来访2250批4620人,受理人民调解纠纷1243件,法律咨询810件,信访190件,心理疏导34件,制作协议书304份,制作卷宗69份,累计经济标的约1311余万元。

“夕阳红”义务巡逻队老有所为

“夕阳红”义务巡逻队是胡桥居委“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的一个小分队,成立于2011年12月,小分队现有志愿者45人,分别由居民小组长、老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组成。“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志愿者们不遗余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构筑坚实的社区平安防护墙添砖加瓦。他们既展示了志愿者的风采和良好形象,也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主要做法:

建立了“三五”行动机制。每月5日大联动居民问题排查巡查、每月15日食品安全检查、每月25日消防安全检查。通过“走、访、看、听、查”,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宣传、讲解、劝导和提议整改,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共安全问题,请专家上门宣传和教育。

为特殊家庭排忧解难。定期上门为居民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等进行水电煤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活动。针对居民区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多发地区、多发时期,安排人员经常性地进行巡逻。

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邀请社区民警指导社区巡逻技能和注意事项等,提升志愿者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六年来,“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志愿者身影遍布社区大街小巷,完成日常街面巡查达2208余次,协助居委安全干部完成企业类安全检查 600余次、餐饮类单位检查1200余次,参与护校安园活动1600余次。

“红帽子”志愿服务队群防群治的有力军

庄行镇“红帽子”志愿服务队于2010年成立,现有342名志愿者,组成了禁毒反邪教、来奉人员服务管理、安监环保、治安防范等10支志愿服务小队,分布在19个村居委,主要开展街面、重点区域、商业闹市、旅游景区等巡逻守护,排摸、调处各类纠纷,为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是一支群防群治的有力军。

“红帽子”志愿服务队主要做法:

在镇综治工作中心成立“红帽子平安志愿者驿站”,加强烟花爆竹禁放、平安小区创建、交通文明、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群防群治守护网、居民小区入室盗窃防范等宣传力度。

建立开通“小灵通”人口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及时有效传递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专门开通热线电话,随时为群众开展电话咨询服务。建立“小红帽”便民服务车队,义务为有急事和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加强巡逻力量。在重要节点参照公安巡逻勤务等级安排力量,每日安排足够人员组织参与街面、重点区域、商业闹市、旅游景区的巡逻守护。采取“巡线巡逻”与“驻点守护”相结合的方式,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守护服务工作。开展基础排摸及线索的挖掘、收集,为专门机关破案提供有价值线索。

庄行镇红帽子平安志愿者队伍自2011年建立以来,共排摸纠纷3241起,受理纠纷2087起,调处纠纷2087起,调解率100%。

“百家信”群众工作站社区的“老娘舅”

西渡街道于2015年探索创立了“百家信群众工作站”。该站属于“第三方”介入调处的居民自治组织,旨在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发挥基层自治功能。西渡街道现有18个百家信群众工作站,分布在10个居委会和8个行政村。

“百家信群众工作站”主要做法:

健全机制,搭建自治平台。规范运作机制,街道划分若干责任区,定岗定人定责,建立例会制度,落实经费保障,搭建服务平台,有序接待、宣传和调解。

服务为先,畅通自治渠道。采取“定期上门”和“平时预约”相结合,实行24小时调处模式,深入调查走访,延伸服务“触角”,畅通自治渠道。

多措并举,发挥自治潜能。综合施策,强化队伍培训,对重大、疑难事项召开听证会议、民情恳谈会和楼道会议,组织居民参与,履行监督评议职能,充分挖掘自治潜能。

“百家信群众工作站”成立三年多来,已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社区“老娘舅”。鸿宝一居搅拌站(堆场)扰民问题导致群众多年信访,为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工作站深入调查走访,协助群众申诉,协调相关企业,通过听证、征询,民主协商,形成决议,最终得以成功化解。

截至目前,工作站共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103次,接待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24件,重大事项听证、征询28起。

“法治流动学校”进社区

奉浦街道从创办“法治流动学校”伊始,便以其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随着流动学校课堂内容越加丰富、教学形式越加多样、扎根基层越加深入,该项目在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治流动学校主要做法:

注重优化讲师结构。通过认真走访,多方协商,除了成立初期的23名讲师外,不断寻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来扩充教师队伍。

注重优化教案质量。做好教案的收集、编写工作,把道德文明教育、平安建设、贤文化推进融入法治宣传中。定期对教案进行扩充和更新。编写的教案贴近百姓生活,让群众愿意听、容易记。

注重优化讲课技能。在“专”“精”“乐”上下功夫,用讲故事的形式以案论法,培养居民学法的兴趣。

奉浦街道法治流动学校利用其灵活性,实现了“三个提高、三个减少”,增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社区居民文明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三是社区居民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治安突出问题明显减少。

三年多来,法治流动学校共开课430余堂,大蓬车三下乡宣传活动3次,设摊法律咨询260余次,发放宣传单(品)7万余份,接受法制、文化宣传教育的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次。

“群众工作站”居民的“娘家”

2011年,金海社建立了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站”。经过六年多来的运作和完善,有效改变了群众办事难的状况,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工作作风转变,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被居民称为群众的“连心站”和“好娘家”。

“群众工作站”主要做法:

就近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将村居委的综治(信访)干部集中到“群众工作站”统一办公,就近为动迁异地居住的群众提供服务。专人接待和办理群众办事及反映诉求。

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队伍。组建了由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信息员队伍,2014年,在5个居民区建立了由206名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防队伍,使社情民意得以及时掌握和处理。

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社区将辖区内4000多名群众的手机号码录入网上信息平台,每周发送5-6次服务信息。在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受(办)理居民群众的网上诉求及意见建议,拓展了联系服务群众渠道。

坚持将窗口接待与上门家访相结合,使许多矛盾纠纷及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得以调处和化解。

群众工作站的建立,确保了居民办事方便,信心畅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今年以来,金海社区信访办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共94批(件)/102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7%和17.6%。到区信访8批/9人,比去年同期下降66.6%和83.6%。

“移动警务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进一步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提升公众安全感,游客满意度,2014年,由海湾边防派出所购置了一辆集指挥调度、移动执勤、录像取证、服务群众等多功能警务车,作为“移动警务室”。“移动警务室”的推出,将民警的日常工作,前移至辖区广大民众中间,形成了定点驻巡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网格化布警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街面巡逻防控效能,也成了海湾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移动警务室”主要做法:

强化各大节日及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每逢有重大活动或节日,海湾边防派出所就提前谋划,事先部署,将“移动警务室”深入渔人码头,沿碧海金沙和渔人码头展开巡逻检查。发现警情,及时处置。

构筑警民新窗口。“移动警务室”开辟了公安服务新窗口,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现场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便民活动。

“移动”宣传不停歇。在夏季旅游高峰期,利用“移动警务室”灵活移动的功能,不间断地在来回巡逻。碧海金沙和渔人码头,利用“移动警务室”的LED显示屏醒目、清晰、辨识度高的特点,使之成为治安、法律法规宣传的流动课堂,有效提高了宣传效率和宣传效果。对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2016年以来,边防派出所共接处警617起,其中通过“移动警务室”处理的交通事故73起,纠纷32起,治安案件18起,刑事案件2起。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