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外媒称好莱坞大亨性骚扰丑闻曝光:很少有人敢反抗他

2018-03-08 11:59    

10月7日报道 外媒称,在围绕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温斯坦不当行为的“烟雾”持续多年后,《纽约时报》用一篇爆炸性报道正式宣布了“火”情,称温斯坦及其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掩盖性骚扰指控。

据美国《沃克斯》杂志网站10月5日报道,乔迪·坎特和梅甘·图伊的全面报道详细介绍了温斯坦骚扰年轻女性——包括演员、助理以及寻求在娱乐业站稳脚跟的20多岁女性——并在她们提出正式指控时,通过谈判达成和解的模式。这篇报道从演员阿什莉·贾德讲起,回顾了20年前温斯坦让贾德到酒店房间见他,然后要她看自己洗澡并提出了另外一些露骨的要求。

据坎特和图伊报道,30多年来“温斯坦与至少8名女性达成了和解”,尽管还有其他很多女性也提出了指控。

在最初的表态中,温斯坦对《纽约时报》说,他“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待同事的做法造成了许多痛苦,我为此真诚地道歉。虽然我在努力做得更好,但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他自己对《纽约时报》的表态和他的律师,温斯坦否认了对他的大量指控,但又自相矛盾地承认自己对延续性骚扰的风气负有责任。

据《纽约时报》报道,“温斯坦的数十名前任和现任雇员,从助理到高管都说,他们在为他工作时对不当行为有所耳闻”。但为什么过了30多年才出现这样一篇报道,也许下面这句话能够解释个中原因:“只有少数几个人说她们反抗过他。”

另据法新社10月5日报道,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5日发表致歉声明,并宣布即将休假。

报道称,在这一毁灭性消息爆出后,这名电影大亨说,他已经聘请了心理咨询师并打算休假,以“直接应对这个问题”。

温斯坦的律师之一、专门处理性骚扰案件的莉萨·布卢姆在另一份声明中说,她的委托人“否认了其中许多指控,称它们是明显错误的”。

此外据德新社10月5日报道,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的律师当天说,温斯坦准备对《纽约时报》提起诉讼。

律师查尔斯·哈德在发给德新社的一份声明中说:“《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报道充斥着关于哈维·温斯坦的不实和诽谤言论。”

哈德说,这篇报道的依据是“道听途说”和“一份错误报告”。

《纽约时报》对此回应说,它“相信其报道的准确性”。

《纽约时报》发言人丹妮尔·罗兹·哈说:“温斯坦在我们的报道发表前已知晓而且能够对其中的具体指控作出回应。事实上,我们全文刊登了他的回应。”

温斯坦在早些时候对《纽约时报》的表态中说,他之前已意识到“自己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与共事的人打交道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延伸阅读】华裔女演员更改中国姓氏应对种族主义:“在好莱坞要把自己当白人”?

9月4日报道 美媒称,克洛·贝内特对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骄傲,她也不让那些讨厌的人否认这一点。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8月31日报道,克洛·贝内特是《神盾局特工》的一名中美混血女演员,她回击了那些批评她更改了自己的姓氏“汪”姓的网友。

贝内特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改变我的姓并不会改变我的血统。我有一半的中国血统是事实,我在中国生活,说中文,”她说道,“但好莱坞是‘种族主义者’,他们不允许我有一个令他们不舒服的姓氏。”

她还说:“我尽我所能做的一切,利用我的平台,确保没有人为了工作而再次被迫更改他们的姓名。”

贝内特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白种人。她以前曾在中国从事过歌唱事业,用的则是她的真实名字汪可盈。

报道称,作为一名在好莱坞的美籍华裔女性,贝内特觉得自己被迫把自己当作一名白人来推销自己。从历史上看,电影和媒体行业对亚洲人才是不公平的,常常让亚裔演员演一些刻板的或种族敏感的角色,并且亚裔演员所获得的薪水要比他们的白人同事少得多,有时候甚至一毛钱都得不到。

例如,2016年一项关于电影行业多样性的研究表明,好莱坞电影中很少有亚裔演员、角色和故事情节。当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含有亚裔角色或相关主题时,故事情节通常聚焦于白人角色或调整内容让白人演员来担当。

报道称,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贝内特的选择,她的姓应该跟随她父亲的“汪”姓,有批评称她其实还是利用她作为一个白人女演员的特权。有人认为,贝内特应该与好莱坞的歧视压迫做抗争,而不是为了符合所谓的主流文化的标准而更改她的名字。

然而,也有许多人支持贝内特借用她的名声,在好莱坞发表反对种族主义的言论。

贝内特在2016年接受《野兽日报》采访时说,她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骄傲,她希望她的粉丝知道,她只改变了自己的名字,这样她在这个行业可以被更多人关注——而不是把自己中国血统隐藏起来。

“我改了名字后,第一次试镜就被录用了,”贝内特对《野兽日报》说,“所以,这显然是好莱坞如何运作的小片段”。

她后来补充说:“我想澄清一点,我的一些亚裔粉丝似乎认为我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我不想被看做中国人,但事实恰恰相反。”

“我只想让大家认识我本人,用我的个性来定义我是谁,而不是我的种族。”(编译/王天僚)

【延伸阅读】好莱坞夏季票房遭遇“滑铁卢” 创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

8月19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16日报道称,迄今为止,电影业面临一个混乱而又艰难的夏季,好莱坞在挽回近年来夏季电影票房下滑的趋势方面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和以往相比,这个夏季似乎有更多电影没有实现预期中的财务目标。一些人预计,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今年夏季的票房收入可能不到40亿美元——创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比去年夏季下滑13%至15%。

今年夏季,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的一大希望是找到能在未来几年持续盈利的新的系列电影。最近,热衷于寻找此类电影的制片厂把目标对准了现有资源,这些题材有着立竿见影的吸引力,还有自己的粉丝群。

他们对由斯蒂芬·金的长篇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黑暗塔》和吕克·贝松执导、改编自法国科幻漫画的影片《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抱有很大希望。尽管有马修·麦康纳和蕾哈娜这样的超级巨星加盟,观众对这两部影片的反响仍不佳,《黑暗塔》甚至让观众感到难以理解。

这样的失败似乎表明,电影制片厂应该以安全为主,制作能够立即得到观众认可的影片。不过就像环球影业出品的《新木乃伊》那样打安全牌,也会导致电影遭到恶评和票房成绩平平——虽然出演这部片子的是影星汤姆·克鲁斯。

事实证明,就连好莱坞系列电影中的续集也不一定可靠。虽然《银河护卫队2》表现抢眼,《异形:契约》却未能实现预期中的票房收入。与此同时,《赛车总动员3》有可能成为皮克斯动画制片公司发行的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低的影片。

电影票房收入下滑的趋势是什么引起的?今年早些时候,知名导演和制作人布雷特·拉特纳声称,“烂番茄”网站是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毁灭者。拉特纳是影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投资人之一。

拉特纳在太阳谷电影节上表示:“我对影评有足够的尊重与敬仰。在我小时候,影评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充满了智慧。但现在影评仅仅是一个数字,告诉人们好评与差评各有多少。现在大家都会问‘你的烂番茄评分是多少?’,这让人感到悲哀。”

资料图片:电影《银河护卫队2》表现抢眼。(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美媒称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合作加深:是明智的经济盘算

6月15日报道 美媒称,近年来,中国成为越来越吸引好莱坞的电影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投资人也在发掘美国电影娱乐产业的机会。虽然有人对双方日益紧密的联系表示担忧,但是另一些人表示,这种联系互惠互利。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14日报道称,说到电影,好莱坞和中国之间的联系正在加深。“当人们在艺术领域合作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内在引力。如果顺利,那么不仅是一桩大生意,还能在两国间产生外交凝聚力。”美国亚洲协会理事和印纪娱乐传媒北美区总经理克里斯·芬顿说。

8月,芬顿将带着一些美国议员访问中国,参观中国蓬勃发展的娱乐媒体产业,并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投资好莱坞。

他说:“那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大约70亿美元的市场。当美国传统电影市场发展几乎停滞,维持在110亿美元左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中国快要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市场了。”

中国正在通过传媒和电影等软实力来向外界展现自身文化。其次,中国也想与好莱坞竞争。

南加州大学研究电影和中国问题的专家骆思典说,中国与好莱坞深化联系以及加大投资好莱坞,对他们还有另一个好处。

他说:“他们还希望尽可能多地学习怎样叙事、营销和发行,这是他们投资的原因之一。”

一些批评人士警告说,太多中国资本涌向好莱坞是危险的。

骆思典说:“我目前不认为这是个特别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投资不带附加条件。好莱坞电影公司知道,如果他们拍摄的电影极其亲中,会引发反弹。”

报道称,在产业层面,中国与好莱坞加强紧密联系,让中国得以学习怎样拍摄更优秀的影片和进行电影营销。对好莱坞的人来说,和中国合作只是明智的经济盘算。

亚洲协会的芬顿说:“如果你像商人一样思考,你就应该在内容制作上花点心思,你可以说是自我审查,也可以说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报道称,在好莱坞看来,这笔生意现在就是迎合中国及其票房。

资料图片:首都电影院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延伸阅读】中国即将取代好莱坞?美媒:别担心,中国不是威胁

5月27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即将取代好莱坞了吗?近年来,中国投资大量涌入美国电影行业。交易速度如此迅猛,以致于国会可能介入。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5月26日刊登题为《好莱坞,别担心,中国不是威胁》的报道称,接近去年年底,16位国会议员发表联名信,警告中国侵占好莱坞可能产生的影响。时任众议员、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人弗兰克· 沃尔夫在《华盛顿邮报》一篇专栏文章中警告:“北京可能控制拍或不拍什么。”

报道称,在人们陷入反华偏执的恐慌之前,有必要牢记两件事情:中国的电影行业艺术上仍然很糟糕。实际上,虽然一些美国观察家担心中国取代美国娱乐业的地位,可是中国同行却有理由担心结果恰恰相反。

先来看数字。2016年,中国备受推崇的电影制作业推出了1000部电影,显然是有数量无质量。这些影片在中国平均每部收获了约200万美元的票房,而西方电影平均收获了7000万美元的票房。事实上,好莱坞占了去年中国票房的42%,尽管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中国最多只能上映34部西方影片。2017年,这个数字将有所上调,因此中国国产影片的处境可能更加不妙。

此外,几乎中国所有电影公司多少都面临着财务困难。

报道称,中国的票房收入也停滞不前。继2015年攀升50%以来,2016年和今年已放慢至缓慢增长。

好莱坞存在拼命讨好中国的问题吗?肯定存在。但是,不必夸大这个威胁。在中国能够操纵好莱坞讲述中国故事之前,他首先得讲述像样的故事。(编译/郑国仪)

资料图片: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入驻好莱坞环球影城。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