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建平县杂粮绿色“双高”创建成强力引擎

2018-03-08 12:04    

朝阳日报

辐射带动100万亩杂粮增产4800万公斤、增效1.56亿元

本报讯 (王铁一)“既高产又高效,更重要的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金秋时节,建平县委书记牛殿祥到多个杂粮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视察时高兴地说。今年,建平将杂粮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攻关试验区“三区”建设作为重点,全县联动、县乡共建,在24个杂粮重点生产乡镇共创建完成千亩以上连片核心示范区35个、杂粮攻关试验区1个,通过核心区及攻关试验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县100万亩杂粮绿色高产高效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实测结果显示,核心示范区谷子平均亩产443.7公斤,高粱平均单产714.6公斤,辐射带动全县100万亩杂粮亩均增产48公斤,亩均增效156元。

建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杂粮双高创建,专门成立了杂粮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长副县长担任正副组长,成员由县农经局等10余个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同时成立实施工作组、项目督导组、技术决策组、巡回技术指导组等。年初,把杂粮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作为全县重点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农业中心成立课题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在项目核心区创建、物资发放、攻关区建设、技术指导等关键环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讨交流,合力推进。

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产现状、发展要求等,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效益提升、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由过去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高效相统一。在示范区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如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病虫绿色防控等,全面降低水、肥、药亩均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县农业中心春耕前组织专家对各乡镇自主申报的示范区实地查勘,同时结合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耕地轮作试点项目,按便于观摩展示的地块优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地块优先等“六优先”原则,由专家组审核认定,最终确定全县核心示范区35个,面积4.1万亩,重点推广应用全膜覆盖机械穴播轻简栽培、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化肥深施减施、全程机械化等先进技术模式。同时依托杂粮加工企业推广开发富硒谷子、高粱,提高杂粮种植及加工附加效益。

为进一步攻克杂粮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突破限制杂粮发展的技术瓶颈,县农业中心在黑水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打造了攻关试验区建设,有针对性的设置杂粮优新品种展示示范、合理种植密度试验、施肥方式及施肥数量比较试验、不同叶面肥应用效果对比试验、高粱去留分蘖比较试验、抗旱保水剂应用效果试验、解除除草剂药害试验等各类试验示范项目12项,计92个试验小区,共示范展示高粱优新品种30个,谷子优新品种19个。 (下转第三版)

按方案要求,全县杂粮示范区社会化服务补助面积3.42万亩,重点对依托农民专合社、机耕队、机防队等开展的深松整地、旋耕镇压、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机耕机播机收等社会化服务给予补助。物化投入补助面积24570亩,统一采购种子、化肥、有机肥、地膜、种衣剂、生物农药、富硒肥等物资。在示范区开展杂粮高产竞赛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物化补助资金等。县乡两级都建立补助档案,专人管理,形成真实准确的补助台帐,做到有据可查。

为提升示范区农民种植杂粮技能及水平,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联合农技推广、植保、土肥各部门专家于2月中旬至月底,在全县24个项目乡镇开展了技术培训。授课内容立足当地实际,着眼于技术革新及基本技能提升,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发放杂粮种植实用技术手册3000余份,谷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田间作业历1万余份。

加强杂粮各生产环节技术指导和服务。县杂粮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指导小组根据农时农事深入到各示范区进行关键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播种、田间水肥管理等各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全年技术人员及专家进村入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80余次,指导农民1万余人次,实现了技术服务全覆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