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逃离名校:部分剑桥哈佛清华北大名校生的骄傲与焦虑

2018-03-22 23:49    

文/蒙哥

2017 年 7 月,一篇名为《北京,有 2000 万人在假装生活》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是否要坚持在北京生活,一时间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

如同北京城一样,名校对有些人而言也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如果说,逃离北上广是很多人坚守后的无奈撤退,逃离名校则是作者两位朋友深思熟虑之后的抉择。人生总有取舍,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文 | 蒙歌先生

东京大学博士,知乎教育领域优秀答主

今天就从两个剑桥大学的同学说起吧:一个不想进去,一个想要离开。

1

1 号同学,高中退学去英国考了 A-level,上的是斯望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英国一所老牌传统的公立大学)。

他跟我说高中时代他很凄惨的,他家邻居是跟他一个小学和中学的,从来都是第一,后来还去了北大,于是他常年被人跟那个青年比较学业,很痛苦。

后来我在他空间里看过他一段日志:

快开学了,竟突然收到剑桥大学通知书了,去不去?

在内心挣扎了很久,毕竟在 swansea 待了 5 年了,所做的课题也刚上手,还有 2~3 年博士就毕业了,现在去剑桥还得花 4 年,值不值得?

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我,只能由我自己做决定。

这个世界上的同龄人中,很少有人能拒绝剑桥大学的通知书吧,但我很多次想告诫自己,不要贪慕剑桥大学的名声,而要真才实学,现在光有好文凭是不够的。

但是,每次看到剑桥大学通知书上的校标,我就很激动,一种朝圣的感觉油然而生,92 个诺贝尔奖,牛顿、拜伦、麦克斯韦、达尔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浪漫的校园,我已经触手可及,转念一想又觉得离我遥远,不禁问自己:你真的能达到剑桥的水平吗? 去读博士就能顺利毕业吗?

我不能立即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真的不知道答案,我所能做的,就是发奋图强,我相信勤能补拙。如果进入剑桥,我相信我是剑桥最差的学生之一,但我会立志做到最好。如果离开 swansea,就要放弃很多东西,刚刚看完林毅夫的访谈录,他说:人生总有取舍,没有不付出代价的追求。

林先生追求了,他成功了;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追求,便默默无闻一辈子;当然更多的是,去追求了,但失败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许我留在这里读书或是去剑桥也是一样,无所谓对错,因为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不管前面有多艰难,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要搞出一番事业,而不光是一个头衔。

我将把这个读书经历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站,它仅仅是一站,而不是终点。我希望,将来我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我不会后悔。

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没有去剑桥。

剑桥大学

图片来自 Pixabay

你说他是不是傻,放着世界 top5 不去,在 Swansea 这种排名靠后的学校里读博士?你怎么赢你的邻居?

2

2 号同学,本科就在剑桥数学系,毕业之后他跟我说他要来东京大学,我以为我听错了。

你傻吗?剑桥诺贝尔奖是我们的 7 倍,底子这么好,要读研你不去牛津哈佛,来我们这儿干啥,我们世界排名年年往后掉,连校长都放弃治疗了。

2 号同学告诉我,他去过美国, 待过英国, 来过日本, 他对别的地方无爱, 他喜欢日本, 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非要去哈佛耶鲁呢? Times 和 QS 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再好,不喜欢,又有什么意思呢?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名校情结,而大部分人在拿到通知书之后不久或者即将毕业时,就逐渐消耗殆尽。

相信我,能被你用名校光环唬住的人,没有一个是实力能跟你分庭抗礼的。你更需要的是一两个势均力敌的伙伴携手共进,而不是在一两百个学弟学妹中间用光环圈粉。

学校再牛(声誉来自校友)跟你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诺奖不是你的,只是你校友的,奥巴马是你校友,so what?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好多人辛苦考到北京,这个城市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是弱势群体,这座城市在吸干你满腔的热血之后会无情地将你唾弃,它得到的是繁华,你逝去的是青春。

2017 年 7 月,一篇名为《北京,有 2000 万人在假装生活》的文章火爆朋友圈。在北京工作生活,表面看上去风光旖旎。可实际上,他们也不得不各自面对很多无奈的现实。(图片来自 Pixabay)

经常在论坛、贴吧等地方看到 " 我是如何考上名校 " 的心路历程贴。未来想考的同学得到了激励,已经考上的同学输出了经验。

我在知乎也至少被邀请过十几次回答在东京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但迟迟无法下笔,因为这只是普通生活。

" 你吃过东京这个那个吗?你参加过这么有趣的校园活动吗?你见过凌晨四点东京大学图书馆的太阳吗?"

没错,对有些人而言,这已经很隆重、很能体现人生成就而又值得谈的体验了。但对一些人来说,只是普通生活。

3

在东京读书这几年也通过上课或者参加早庆的联谊结识了一些名门,现任议员校友、外务省的官二代归国子女,三菱住友等财阀的公子哥,还有民间大神动不动告诉你美国那某 500 强公司他家有股份。

在美国读书的朋友给我提过他遇到的中东土豪或者某国首富,换跑车很容易,买个庄园也分分钟可以的。他们跟你一起上课,打球,放学还请你一起吃饭。

恍惚间你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了,过后发现还是盖茨比。

繁华散尽,凝望着对岸绿光的盖茨比,只是个求爱的普通人。(图片来自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毕业将至,这些浮华跟你不再有关系,盛宴散场,你还是你。你不能怪名校给了你幻觉,只因你是普通人。

或许老家的爷爷奶奶认为考上清华将来还不得当县长啊,考上剑桥至少不得是市长。爸妈看着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成功人士案例,以你为荣,期待你的乌鸦反哺、鸡犬升天。

高中同学一半人盼着你真牛起来稳固交情将来帮点忙,还一半人看你走运上名校咸鱼翻身羡慕嫉妒等着看你毕业后 " 并没有那么成功 " 的笑话,于是所有人同学会上打听着你的近况和打算。

根据《2016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多数海归从事基层工作,薪酬普遍不足 1 万,海归不再是高薪人才的代名词。

中国阶层流动逐渐停滞,当然欧美日本的阶层流动早已停止,不再有美国梦。

进公司之后你可以体面地在学弟学妹的群里分享心路历程,但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在 Goldman Sachs、Facebook,你也再没看到自己的同事里有当年你在名校时候那么多的名门望族和大家闺秀。

我们最终没有改变潮水的方向,曾经的那些大牛校友再也不必和你在同一片海滩冲浪。

你能来剑桥是因为你过了剑桥最低录取标准,而他们是因为英国最好的学校就是牛津和剑桥。同样是蓝翔技校的学生可能大家实力差距不会太大,而在哈佛、北大里面,人跟人的差距大到让你惊愕,从个人素质到家庭让你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这么大。

4

我们还是像我 2 个剑桥傻瓜朋友一样多思考一下,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希望大家都能过自己喜欢的人生,不惧怕亲朋好友和很多陌路人对你的 评判。每个学生不比算计着成绩、学位、前途,迷失在崇拜感、存在感以及虚荣之中。

青春如此短暂,切记沉迷功利教育。

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会怎样呢?地球如往常运转,潮落潮涨,爱你的人落泪然后又找到了替代,更多的人没到半年就把你忘掉,尘世仿佛你从未来过,而你却又曾经那么在乎外界的看法。抑或寿终正寝,回顾年轻时候的慌张、纷争,显得可笑而无意义。

名校的孩子其实更容易焦虑呢。

少年不知愁滋味,你在烦恼什么啊?没有不会谢的花,没有不会退的浪,没有不会暗的光。我们生命里的能有这些烦恼,其实已经太幸福,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我每年暑假去非洲做志愿者,见过饿的偷东西然后被抓住,先是全村人打到奄奄一息,然后盖上树枝烧死。没有机会考虑体面和尊严,生存是最大的挑战。对我来说只是生活条件艰苦一点的暑假,却又是地球上数亿人口的一辈子。

难道不足够幸运而感激吗?

非洲儿童

图片来自 Pixabay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