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被打成熊猫眼可不是小事

2020-09-03 11:39    

在影视剧作中,编剧导演们喜欢用动作演员的"熊猫眼"来为激烈的打斗场面添上几分喜剧滑稽色彩。但在现实中,这种外伤导致的"熊猫眼"则会让医生心中绷紧一根弦,警惕颅前窝骨折引起"熊猫眼征"的可能。

为什么头部外伤可以导致"熊猫眼征"?

"熊猫眼征"和睡眠不足引起的熊猫眼不同,它的本质是眼眶内的出血渗透沉积在了皮下组织,与一般印象不同的是,它多是由作用于头顶的外力引起骨折所致,而不是拳头直接打肿了局部的软组织。

如下图:头由头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有骨骼隔开。面在前下方,是眼耳口鼻等五官分布的地方;颅在后上方,是容纳大脑部分。我们平常所说的头顶是指颅的顶盖,称为颅盖,而在颅与面交界处分隔两部分的骨骼则构成了颅底。容纳眼球的眼眶就正好位于颅底前部的下面。

事实上,构成眼眶顶壁和鼻腔顶壁的薄层骨板就是构成颅底前部的骨骼。正是这一部分颅底骨骨折——也就是颅前窝骨折,引起了"熊猫眼征"。

作用于头顶颅盖的外力会引起颅底的骨折,则是与颅骨的解剖力学特点有关。虽然颅骨摸起来让人感觉分外坚固,但它其实更多是依赖传导力量,使自己弯曲变形来抵抗外力、防止骨折。当颅骨的变形超过其弹性限度时,颅骨就会发生骨折。当很重的斜向外力打击于颅盖部,引起的线形骨折可以延伸到颅底。而由于颅底结构上的一些薄弱连接,横行的骨折线大多分布在眼眶和鼻腔的顶壁。

因为眼眶内部的组织连接比较疏松,所以即使眼眶顶部骨折的出血淤积在眼眶深部,也很容易透过组织间的间隙渗出到浅表的皮下沉积下来,也就成了我们看到的"熊猫眼征"。

"熊猫眼征"要注意什么?

既然"熊猫眼征"往往提示了颅前窝存在骨折,那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便是颅骨的骨折情况。而颅骨骨折的重要性常常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时并发的脑膜、脑、颅内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

对于颅前窝骨折而言,因为骨折线常常使封闭的颅腔与开放的鼻腔通过骨折的裂隙连通,营养脑细胞的脑脊液常会通过这一个缺口外漏,从鼻孔流出,形成脑脊液漏。

需要注意,脑脊液并不是平常所说的"脑浆",虽然脑脊液漏确实代表"脑洞"的存在,但并没有相像的那么可怕,多数的外伤性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可以自愈,仅少数长时间不愈者需要手术治疗。

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担心脑脊液剩余量不足而堵住鼻腔,因为脑脊液是不断通过血液渗透生成的,漏液量不大时,多能自行补充,堵塞鼻孔反而会因为接触了外界的污染脑脊液反流颅内而引起颅内感染,加重病情。对于意识清醒的伤者应该取头高位,这样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生成外流,同时也通过利用脑的重力压闭了漏口,减少甚至阻止了脑脊液的外流,达到促进漏口处粘连和愈合的效果。

如果漏口长时间没有愈合,就需要考虑手术等外科处理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