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又被抗日神剧骗了!日军最高军衔成了“大佐” 日军:我怎么不知

2020-10-30 09:06    

在我国众多抗日影视作品中,观众朋友们经常能听到日军低级军官和士兵称呼上级军官为“大佐”。所以听得多了,大家都会认为“大佐”是日本军队体系中比较大的军官了。

我们可以首先从日军当时的作战编制来看,一般情况下,日军设置了甲、乙、丙、丁几种师团级部队,其中“甲”为主力作战部队,是日军中的精锐单位,这里包含了近卫师团(到了最后则扩编成了近卫一/二/三师团)、第一/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等17个师团;“乙”为支援部队,包含了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一百一十师团;“丙”为预备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约有两百左右丙类师团;而“丁”则为我们口中的“杂牌部队”,即维持类部队,负责治安战等最低端的作战任务。我们再来看看各个编制与之对应的军官级别。日本以德军军衔为蓝本发展出了同后者有很多区别的军衔系统,尤其是校级军官,日本称其为“佐”。

师团的指挥官通常为中将军衔,师团编制同师级相当,但同其他国家的师级单位有所不同,师团由诸多种混合而成,具有比较强悍的战斗力。师团的人员数目不定,通常情况下为2万编制,但根据战争情况其规模或扩大或缩小,而甲类师团人员则接近3万。我们能从抗日神剧中得知“某某(人名)”师团,但这些师团基本上以序列番号命名。

联队则相当于团级,指挥官通常由大佐(相当于上校)或者中佐担任。通常情况下满员编制约3千多人或4千人。有很多抗日神剧经常表现出几百兵力的抗日武装去攻击一个日军联队,最终将联队“团灭”,从民族情绪上看可以理解,然而联队不论是在作战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有巨大优势,被“团灭”是极其困难的。

大佐在日本军队中是关键角色,仅次于师团,不高不下,位置正好,在抗日战争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二战期间,按照日文称谓其军衔共有十六级,依次是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以及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客观来讲,大佐是实打实的军衔绝非职务,在二战时的日军中,只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军人才可以担任军官,同时,该校招生条件十分严苛,中日甲午海战前,该校年均录取人数只为200人左右,甲午战争后该校年均录取人数更不超过600人。然而从这里毕业的军官最高只能升到中佐,想要更进一步升级,不得不通过陆军大学深造,才有机会升为大佐。普通的士兵等非职业军人是无法当军官的,更妄谈成为大佐,因此这个问题本身存在问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