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孩子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让家长如此焦虑?

2018-04-16 22:18    

“各位家长,今天的作业是……”很多家长看到老师在群里发这几个字,就开始焦虑。正因为这种情绪已经十分普遍,最近“陪孩子写作业”这个话题才持续引起热议。

引起家长们广泛的关注和共鸣的两条关于作业的吐槽,是这样的:

一位家长说:

陪孩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随其自然吧。

还有一位家长发了这样的朋友圈:

晚上10点多,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就在邻居竖起耳朵认真听下文时,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相反数啊!”

有段子这样调侃道,“不谈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到做作业,鸡飞狗跳。”这几乎是陪孩子写作业的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这么费劲,为什么家长如此崩溃,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于家长来说,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家庭作业,为什么让家长如此焦虑?

我经常能听到家长来诉苦:

看到孩子五道题错了三道,火气立马窜起来。

看孩子写日记或者“看图说话”十分费劲,磨磨蹭蹭,直接撕了本子,让他重写。孩子气鼓鼓地默默擦眼泪,虽然觉得心疼,但是狠狠心让他继续写。

总之,只要是写作业时,就跟孩子的关系很紧张,一直压着自己的怒火,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冲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会直接上手打孩子……

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往往写作业更加磨蹭,有畏难情绪,要么就是一直“饭来张口”“等米下锅”,最后变成只要家长不监督,就不能独立写完作业,就更别说独自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当下,很多父母都需要承担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本来时间精力就很有限,所以监督、检查作业时,并没有什么耐心。

有的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如果做什么手工作业,常常需要特地找某些材料,只能帮孩子准备,有时更是需要上手帮忙。所以家长不得不抱怨:这哪是孩子的作业,这分明是给家长布置的作业。

家长的焦虑到底源于什么?

1

如果孩子没能完成作业,家长会觉得自己失职了。

家庭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但如果自己的孩子没能很好的完成,家长会觉得没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尤其是老师之前已经发消息提醒过。

2

觉得被老师点名很没面子。

在家长群,老师发布的消息往往形成一种对比。很多老师会在群里发一些孩子们作业完成的情况、晨测的情况,甚至把没合格的学生标注出来,每当收到这样的信息,家长就觉得很没面子,这简直是一天焦虑的开始。

3

不知道对待孩子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陪孩子写作业时,火气压不住,一着急就跟孩子咆哮,只能让孩子的情况更加糟糕,因此父母和孩子的焦虑只能愈演愈烈。

这种焦虑让家长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客观情况,这些作业对孩子来说能不能承受?当学校没办法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的时候,那家长应该怎么办?如何发现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这就是家长的智慧了。

所以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为,作为家长,我们真的不知道,对待孩子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身心发育程度也是不同的,不是一次作业、一次分数能够衡量和评价的。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一个孩子的评价系统是很单一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就是要听话,要学习成绩好,能上好的大学,走向社会有好的工作,有出息……

这种单一的评判,让孩子的个性被压抑,好孩子千篇一律,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儿,发展不均衡,走向社会之后,他们仍然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成长,甚至是无法独立生活。

我们必须得承认,即便是一个班级,不同的孩子也可能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身体和心智发育程度都不同。有的孩子就是无法保持一整天七八节课,每节课45分钟都能全神贯注。

所以父母说“别的孩子都学会了,为什么你不会”,这样的话是非常伤害孩子的。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因为结果而生气焦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真实的原因和现实情况。任何教育,都不能违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

拿一个期待中理想的孩子或者社会上普遍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其次,我们要评估孩子的状态,并据此调整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环境。

完成作业才是好孩子吗?这是一个判断标准吗?

我们需要学会评估自己的孩子,根据他真实的情况做判断。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就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根据她的观察,孩子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三分之二的作业时,就已经非常累了,这时候孩子状态不好,脾气也很大,即便强行完成作业,质量也很差,效率也不高。

妈妈就跟老师商量,剩下的作业会在周末或者假期去完成,给孩子争取了一个缓冲期。

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现在孩子基本上能够完成每天的作业了,而且情绪状态也非常好。这个妈妈就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真实的情况。

当父母愿意走进孩子的主观世界,去看他真实的能力时,其实孩子已经得救了。孩子觉得妈妈是理解我的,而且在被信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这个环境是可靠的,父母是值得信赖的,这种信任会让孩子更加的努力、自信,因此他的能力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的。只可惜,大部分的家长好像都不太愿意给孩子这样一个过程。

此外,要有界限感,妈妈不要充当老师的角色,否则会把更多焦虑投射给孩子。

如果是老师,那就可能要有严厉的时候,但作为妈妈,必须无条件接纳孩子的现状,并根据这个现状找出适合孩子当下情况的养育方式,提供适合这个现状的养育环境。

万物皆有势,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这就像植物,不管你多么迫切希望他快点成长,拔苗助长,也是适得其反,过犹不及。

放下我们心目中期待的完美孩子的形象,放下我们的面子,内心真诚地接受这个孩子,接受自己在养育方式上的局限,这是我们和孩子做连接的第一步。

我相信,很多家长是要在这个地方去做成长的,我更相信,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孩子身上的进步,会让你觉得每一份改变都是非常值得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