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冬季来敲门 养生亦有道 专家提醒:进补要科学

2021-11-06 18:48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节气,意味着冬季的开始,想要冬季过得好,就要从立冬开始注重养生。浙江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金涛指出,立冬之后,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乱补;在生活起居调养上,应遵循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睡眠。

立冬进补要因人而异

虽然当前杭城的天气依然秋意浓厚,但随着接下来气温的不断下降,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所以,冬季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好。

冬季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蔬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蔬菜可选择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土豆、山药、莲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笋、娃娃菜等,水果可选择苹果、梨、猕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此外,虽说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男女老幼的体质虚实寒热各有不同,如果盲目进补,反为不利。金涛强调:“冬季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胃肠功能好坏等个体差异而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大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

另外,冬季进补还应讲究养补肾,中医在冬季养生素有“养肾防寒”的说法。因为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肾阳,即肾的功能与热力方面,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起推动、温煦作用。肾阳虚则会出现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寒冷,畏寒,四肢冰冷,精神萎靡,小便不顺畅或失禁遗尿等症状,平素肾阳不足的人冬天就会出现明显的手脚不温,甚至手脚冰凉、尿频等表现,因此,更应该通过调护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但金涛提醒大家,想要采用中药调理的患者宜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或者通过膏方来调补,而不能盲目购买,以免错误用药而出现不适。同时,可以适当进食羊肉、核桃、韭菜等食物,但是不宜过量,以免燥阳伤阴。

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睡眠

“在生活起居方面,中医养生主张养藏之道也。”金涛继而解释道,因为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季节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言之就是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另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因为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相对较少,会导致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甚至醒后疲劳。

同时,冬季还要注意调养精神。因为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会由此增多。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

天气渐冷,日常锻炼也要遵循相应的养生准则,这样既能实现防寒保暖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会因锻炼不当而损害健康。

尤其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许多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因为冬季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晨练时间也要适当推迟到“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9时半以后到16时之前进行,以身体微热最为适宜。特别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的朋友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疾病。另外,日常的锻炼中也不要选择跑步、打球等剧烈的运动项目。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