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养生朋克,源于“年轻崇拜”带来的焦虑?

2021-11-08 07:19    

双十一,你准备剁手什么?某宝上早已开始预售。然而,这波预售数据却有别往年、画风异常——防脱生发液成了购物车新宠。

霸王生发液继上次“成龙霸王特技洗发水”,duang 一下子又红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波生发水购买力,竟然来自于 90 后花季少女——

《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90 后即将成为主流脱发人群

标签

一则《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调查显示,在某平台买植发、护发用品的人群中,90 后占了36.1 %,其脱发凶猛程度隐隐有赶超 80 后的趋势。(来源:综合自新浪微博、阿里健康、网络等)

根据《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生活方式或导致脱发。阿里数据通过算法研究发现:脱发人群的生活方式普遍比较“潮”,他们爱“逛吃”、爱捯饬、爱买鞋……这些关键词其实在告诉我们,注意到“脱发”问题的人,更年轻,同时也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以买买买来享受生活,同样以买买买来预防生活可能带来的问题。

各种数据显示,脱发——这个原本只与中年“地中海”大叔有关的问题,正从高中生物所学的“秃顶遗传”里走出,慢慢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清华的学生们,不甘与脱发妥协,制作问卷,研究清华在校生脱发规律,24 小时内收集近 5000 份的问卷数据。

这波没有职场压力的在校生,却同样遭受掉发的苦恼——近 60% 的同学感觉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掉发,近 40% 的同学感觉自己的发际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后退。

标签

来自《我在清华掉头发》

问卷中,有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对于生存环境无情地控诉:“北京的水质真的很硬,很容易把健康的头发搞得不健康,比如英国多秃就是跟水质有关!”

然而更多的数据显示,清华学子公认的三大脱发原因是——睡得太晚、学习压力、心理压力。

来自《我在清华掉头发》

除了作息时间,外界的压力毫无疑问是脱发的根源。随着这波脱发热,“头发浓密、睡眠良好、财富自由、情绪稳定”——已被评为人生的新四大目标。

来自 CITYZINE

标签

其实,这波“生发液”受宠之前,“保温杯”才刚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只不过网络时代,过气太快。

并且,与止脱生发液一样,保温杯同样并非中年大叔标配。保温杯的购买主力,依旧是一波年轻人:18~25 岁的群体,占这波保温杯热潮的 55% 。

18~25 岁群体占保温杯购买群体的 55%

保温杯、生发液……每个阶段“流行”一种养生

这波以生发液和保温杯为代表的所谓“养生”,除了媒体带节奏外,也与我们生活的状态息息相关——压力大、节奏快,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再不好好照顾自己怎么行?

养生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年轻人已经成为“网络养生”的主力,养生一时间囊括老中青三代,仿佛成了一种全民生活方式。

养生势力的入侵悄无声息,却在一夜之间爆发。相信你之前直接无视过父母发来的养生帖,然而,现在却主动搜索“年轻人如何养生”。

2015 年 10 月 19 日,深圳一女子呼吁“将熬夜衰老列入工伤范畴”。图/视觉中国

即使如此,我们对于养生的认知,还是有太多误解。一旦开始流行,每个人身体力行地投入养生,仿佛养生就成了政治正确,网络上的流行事物大多如此。

并且“过劳死”仿佛一粒微型炸弹,偶尔蹦出来炸一下大家,提醒着人们生存不易、且行且养生。各种养生营销号暗地开心不已,毕竟不止是“油腻的中年男女”才会打开养生帖了。于是,“养生朋克”借着保温杯的热度顺势诞生。

“养生朋克”:喝最烈的酒,坐最贵的救护车

所以,“养生”作为一个潮流,也有其周期。而关于养生的误区,随养生的重现再次兴起,只是,这波养生,加入了许多 90 后的年轻时尚的味道,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养生朋克”。

何为“养生朋克”?网友们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定义——

@Smlob:喝最烈的酒,坐最贵的救护车。

@XXX : 喝啤酒前记得往杯里放点枸杞和红枣~

@丽丽: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护肤。

“养生朋克”的名字同样源于“保温杯事件”,到最后却发展到只剩“朋克”,毫无养生。“养生朋克”们也许不屑于点开爸妈转发的养生帖,但却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养生偏方。譬如,在啤酒里面加枸杞,抽一根烟后马上吃维生素含片,喝完可乐马上嚼钙片,熬到两三点后敷个面膜。

“养生朋克”的鼻祖可追溯到魏晋的嵇康。他酗酒、玩音乐、嗑五石散,却还能写下“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养生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生活方式。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印模画。左下为嵇康

标签

“竹林七贤”向来不拘礼法,喜欢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为“竹林七贤”领袖人物的嵇康当然不例外。嵇康甚至做诗《酒会诗》(节选)来描述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嵇康写下的《养生论》,成为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嵇康主张形神兼养,尤重养神,同时强调清淡饮食、保养性情……行文中的淡泊丝毫看不出来嵇康本身是个“酒鬼”: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宋高宗赵构书《真草嵇康养生论》

同时,在《养生论》中,嵇康还列举了一些不养生的罪状:“那些自行其是的、饮食不加节制的,肯定会生病;好色的,肯定会精尽人亡。这些人是疾病的目标,一定会死的早。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养生之道。”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于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持生”,在这里即为“养生”,说得倒是清晰易懂、头头是道,但是“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时,可谓真·养生朋克了。

而爱喝酒的竹林七贤秉持朋克之真义,从来不会停止对“持生”的探索。七贤中向秀不认同嵇康《养生论》的观点,写了一篇《难嵇叔夜养生论》辩论,他认为人为万物之灵,提倡“顺其人生、人性、人情、人欲”的养生之道,“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都是人的自然本性,要顺应天性来养生。

难道嵇康不正是这样生活的吗?然而,嵇康再做《答难养生论》一文给出回答:

标签

嗜欲虽出于人,而非道之正,犹如木之有蝎,虽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故蝎盛则木朽,欲生则身枯……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

大致就是说欲望虽然是人们的天性,但不是正道,嵇康列举了“嗜酒肉、香饵”“滥于物”“向其所利”等例子指出多数人并非真懂养生,进一步指出养生有五难: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大概当下的养生朋克们,依旧陷于此“五难”难以自拔,倒是容易继承养生鼻祖的嗜酒天性,养生也绝非通过买买买一蹴而就。

90 后的“速成养生”,源于“年轻崇拜”的焦虑感?

商品社会总是替我们炒出无数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才能产生一些话题或购买力。于是,一批年轻人被这种焦虑感所裹挟——抱着速成的心态养生,也只有“买买买”看似可以达成这种速成。

中国保健养生市场每年蕴含高达 15,000 亿元的市场份额,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 1000元 用于健康养生

黑格尔曾有一个非常不友好的断论:“中国是一个把尊敬献给死人的社会。”但如今,一切都变了,对中年男的长期大规模吐槽背后,是中国社会从物质到精神都愈演愈烈的“年轻崇拜”。

我们看到年轻时候的偶像——自由而张狂的象征,现在竟衰老到需要用保温杯,于是抓着保温杯不放,来嘲讽“油腻而衰老”的中年男人,却没有料到购买数据出卖了自己。就如同赵明义所说,“公众通过这件事联想到了自己,”也就是,联想到了正在衰老的自己吧?

于是,当 90 后默默开始养生,公众感觉到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因为 90 后养生,也就如同一个摇滚乐队会用保温杯,曾经最新锐的一代已经开始慢慢变老了,而在崇尚年轻的时代,这是巨大的讽刺。

标签

深夜用着“地中海”表情包聊天,嘲讽“油腻的地中海大叔”的同时,不忘零点下单优惠抢两瓶止脱生发液。这分明是对于我们将临的生活的嘲讽,嘲讽中夹杂着几丝恐惧。

养生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利,因为年轻人身上不免被打磨出所谓的“中年人”的气息。“油腻”的不止是每日生活在盘核桃的日常中的大叔,还有每日被事物所累的年轻人。这种“油腻”的服老无关年龄,仿佛更是关乎我们某个心性,是否被日常打磨殆尽。

90 后一边通过网络权力来 diss 他们所认为中年人衰老的一面,同时自己即将面临这份衰老,却依旧没有用于与中年人对等的话语权——这大概让一些 90 后更加焦虑。

如何定义“衰老”?难道将近死亡就是一种衰老?那么又如何定义死亡?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死亡的实际时间被延长,由“没有呼吸”延长到漫长的“脑死亡”,更甚至是,衰老导致的“社会性死亡”,一个成语概括:行尸走肉。

《象征交换与死亡》作者: [法] 让·鲍德里亚;译林出版社

既然“死亡”可以其社会性来定义,那么“衰老”就绝非我们随便以“油腻”就可概括。年轻人身上,又怎么会没有衰老的气息?“衰老”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包括了“年轻崇拜”。

另一方面,鲍德里亚分析了物品给予人的某种寄托。“速成养生”及其派生的购买欲望,何尝不是繁忙、疲惫后的空虚所致?

我们重新进入了那种贪恋不舍的预言性话语之中、陷入了物品及其表面富裕的陷阱之中。不过,我们知道物品什么也不是,在其背后滋长着人际关系的空虚、滋长着物化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流通的空洞轮廓。——《象征交换与死亡》

我们所谓的养生,不过是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质疑。于是,我们在质疑中寻找一丝可能性的安慰,涌现出 90 后特色养生法——“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护肤;啤酒里加枸杞,专治气血两虚。”

其实,这样说来,养生更像是一种养成。大家在养成类游戏中,培育特定的对象(人或动物),并使其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玩家获得成就感。

养成游戏《美少女梦工厂》

养成游戏包括模拟育成、模拟经营、恋爱养成等多种。养成游戏中最有名是“美少女梦工厂”系列,此游戏一共 5 代,由玩家来养育女儿,培养她成长、学习、恋爱,直到结婚或工作。

养成游戏明显就像“缺啥补啥”,是通过线上的某种实践,弥补线下的一部分空缺。

而养生,是对“生命力”的一种养成,即“养成生命力”。所以,“养生”并非不可取。

但是,一个二次元游戏中的养成,尚且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那么何况作为三次元的我们,怎么可能通过几次购买,就能达到养生之道呢?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